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时代诉求、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时代诉求、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作者:侯守杰

所属图书: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

图书作者:侯守杰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报告字数:35752字 报告页数:40页
摘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具体来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立足于现实利益与人的本质的双重考察,主要包括本源共同体(前资本主义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三个辩证发展层次,阐述了个体和共同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认为主体与客体诸因素的相互促进产生的“总合力”,即“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源自西方的集体行动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借鉴,尤其是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完善与协同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乡村治理”与“共同体”的互构联结关系,立足于学术界现有分析框架,本书建构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价值—主体—秩序—行动”的互动分析框架。本章通过阐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诉求、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阐述“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何以缘起”,更好地为下述开启的主干内容做好充分的背景生成、理论准备和思路指引。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诉求
  •         一 适应新时代乡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迫切需要
  •         二 符合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变革的现实要求
  •         三 契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驱动
  • 第二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溯源
  •         一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         二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         三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
  •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借鉴
  •         一 集体行动理论
  •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
  •         三 协同治理理论
  •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分析框架
  •         一 一体两面:“乡村治理”与“共同体”的互构联结
  •         二 范式比较:现有分析框架的评价与借鉴
  •         三 互动分析框架建构:“价值—主体—秩序—行动”
  •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