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饮“头啖汤”
摘要:本文介绍粤商精神的源头,一般认知最早可以上溯到南越国时期(即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但作者认为,根据“环境稍善假说”,粤商雏形的形成应更早。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上文解释过此段,“贾人”即商人,是中国史料第一次明确记载的“粤商”。从彼时彼刻的视角看,这些商人是外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新粤商”。从中原南下、在岭南落地生根的商人,徐徐拉开了千年粤商精神的大幕。
文章目录
- 3.1 第一个历史节点:南越国
- 3.1.1 军商随军南征百越
- 3.1.2 史上首次“东南互保”
- 3.1.3 南越国的大海淘
- 3.2 第二个历史节点:元鼎出海
- 3.2.1 千年粤商史中一个重要的年号——元鼎
- 3.2.2 如流星般划过千年商业史夜空——徐闻港
- 3.2.3 独尊儒术与《盐铁论》的后遗症——农商分道
- 3.3 第三个历史节点:通海夷道
- 3.3.1 以珍易马——维护南方政权
- 3.3.2 皇帝行商——助推贸易繁荣
- 3.3.3 设市舶使——开启海关先河
- 延伸阅读
- 百越商贸文明古国——缚娄
- 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为“通海夷道”按下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