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的立项和成果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的立项和成果
报告字数:11222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实践八号”是我国首颗育种专用卫星,于2006年9月发射,搭载9大类2020份生物材料。卫星返回后立即启动搭载种子的地面育种工作,目前已在航天诱变机制研究、作物突变新材料创制、突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经过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协作攻关,建立了作物空间诱变定向筛选新方法,创制出小麦、水稻、玉米等不同作物优良突变体,育成50余个作物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60余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次。预计未来其将继续在作物空间诱变机制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方法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目录
- 一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立项过程
- 二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载荷
- 三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在轨运行与回收
- 四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核径迹探测器探测空间辐射剂量
- 五 航天诱变效应与遗传变异机制研究
- (一)空间环境不同因素具有累加的诱变效应
- (二)空间环境诱导产生细胞学水平突变
- (三)空间诱导产生分子水平突变
- (四)空间环境诱导产生小麦突变体的遗传机制存在差异
- 六 航天诱变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 七 未来展望
- (一)重视基础研究,深入解析空间环境诱变机制
- (二)精准鉴定表型,挖掘特色突变体材料利用潜力
- (三)协同攻关创新,培育突破性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