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弥合主体性碎片化:民俗文化对农民主体性建构的影响——以玉溪“米线节”为例
弥合主体性碎片化:民俗文化对农民主体性建构的影响——以玉溪“米线节”为例

作者:马居里 管悦

马居里 管悦##谢寿光 高万红 张雨龙

所属图书:魁阁学刊 2024年第2辑 总第11辑

图书作者:谢寿光 高万红 张雨龙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报告字数:14485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如何增强农民的主体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乡土民俗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主体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现代化的进程,外部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促使乡土民俗进行演变、传承和创新。这反映了乡村群体对外部客观条件的适应,同时是其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表现。本文以玉溪“米线节”为个案,通过对“米线节”在基层治理中对农民主体性影响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乡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国家的介入重构了传统乡村社会,使得治理重新成为多元主体发挥作用的手段。乡土民俗成为联系国家、地方、群体和个体的纽带,在空间的范围内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维护了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在时间的广度中增强了社会的文化连续性,并以此强化了人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对当前农民主体性缺失进行了补足。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
  • 二 案例选择
  • 三 玉溪“米线节”的文化意涵
  • 四 玉溪“米线节”的演化及其对农民主体性的建构
  •         (一)农耕社会中的人地联结:土主信仰
  •         (二)多元主体的社会联结:土主巡游仪式
  •         (三)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民俗活动
  • 五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