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喜鹊苗”祭祀的非遗保护路径分析
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喜鹊苗”祭祀的非遗保护路径分析

作者:汤皓然 肖远平

汤皓然 肖远平##谢寿光 高万红 张雨龙

所属图书:魁阁学刊 2024年第2辑 总第11辑

图书作者:谢寿光 高万红 张雨龙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报告字数:18338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类重要的文化实践,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维系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和促进文化生产的自上而下特点。其中,以博物馆为传播载体,进行非遗保护是一种传统的实践取向,其一方面借助相关制度,逐步推动非遗保护博物馆化的四次转型,即从关注“物”向关注“人”“社会”,以及非遗“生态”进行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城市、村寨非遗博物馆来呈现不同文化空间的实践目的与意义。但该方式会导致非遗与观众间的单向沟通,并影响非遗保护在文化生产中的作用发挥。而以公众日常生活为场景的“喜鹊苗”祭祀仪式,一方面通过还原文化的初生场景,以此遵循非遗保护的本真性原则;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遗与现代生活之间的互嵌关系,以实现非遗的活态性传承。同时,生活化的实践取向还能为本土语境下的非遗保护提供不同的路径选择。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博物馆化:非遗保护的传统实践取向
  •         (一)制度影响下的非遗保护博物馆化
  •         (二)空间营造下的非遗保护博物馆化
  •         (三)单向沟通:非遗保护博物馆化对文化生产的影响
  • 三 生活化:非遗保护的一种路径转向
  •         (一)过程-事件分析:非遗保护生活化的研究方法
  •         (二)初生场景的还原:非遗保护的一次生活化
  •         (三)现代事实的观照:非遗保护的二次生活化
  • 四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