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因地制宜”抑或“面子工程”——G省河村户用厕所改造的技术建构过程
“因地制宜”抑或“面子工程”——G省河村户用厕所改造的技术建构过程
报告字数:13728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体现了技术建构过程的社会属性。本文认为,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的过程中,目前推广的厕所改造技术存在一定的自然条件限定,也存在政府改厕目标与农民现实需求之间的差异性。基层政府、国家及农民对厕所改造存在不同的预期。在本文的案例中,基层政府发展出了“去技术化”的应用方式,导致当地的部分厕所改造成了“表新里陈”的“面子工程”,而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改造。只有当我们考虑到技术作为一种介质,承担的重要职能是满足人们的愿望与需求,并建立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时,才能更好地思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本文认为,人们选择厕所改造的技术类型不仅从操作层面关注技术的物质性,而且强调使用技术的人的主体性、社会环境的差异及其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导言
- 二 厕所改造的技术意涵
- 三 “表新里陈”的旱厕改革
- 四 技术制约下的厕改偏离
- 1.不适配复杂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 2.侧重农业生产功能而忽视生活功能
- 3.忽视农民经济能力的差异性
- 五 结论与讨论
- 1.技术“滞后”可能导致未来的重复建设
- 2.农村社会变迁导致农民需求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