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生态保护红线对居民福祉影响的理论解析
生态保护红线对居民福祉影响的理论解析

作者:王晓梅

所属图书:生态红线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及补偿策略

图书作者:杨永菊 王晓梅 乔旭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报告字数:12747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国家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定义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为能从国家层面上确定重要生态区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并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态服务。本章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内涵、划定区域及实施补偿的作用。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关系,指出中国西部的渭干河流域和中部的淮河流域(上游)皆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容
  •         一 生态红线的发展历程与概念
  •         二 生态红线的属性特征
  •         三 生态红线的范围划定
  •         四 生态红线的作用及意义
  • 第二节 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补偿
  •         一 生态补偿的概念
  •         二 生态红线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三 生态红线区生态补偿的范围和对象
  •         四 生态红线区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及补偿方式
  •         五 生态红线区生态补偿内容
  • 第三节 生态保护红线与重点生态功能区
  •         一 生态保护红线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关系
  •         二 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生态红线的替代及研究区的选择
  •         三 淮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特点72996236
  •         四 渭干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