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嵌入到嵌合:会所模式在中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的发展与创新
从嵌入到嵌合:会所模式在中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的发展与创新
报告字数:30217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2007年,会所模式作为一种国际化社区康复模式被引入中国,其本土化的发展历程如何?本研究以长沙、深圳、成都三个城市中的5个会所为案例,研究会所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推广中的困难与模式创新,探索社会工作参与精神健康服务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初期,会所模式嵌入政府精神卫生医院和社区康复医疗体系,嵌入的方式是国际标准与本土环境的双向适应,具体路径为会所落地在医院,并向医院-社区一体化迈进;中期,会所模式受国家精神卫生政策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多主体合作的结构性张力和会员就业目标实现受阻的功能性阻力;目前,会所逐步探索出了本土化的多重嵌合式发展路径,与提供服务的多主体初步建构了合作机制嵌合和资源整合。会所模式本土发展中的多重嵌合路径对中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具有积极启示。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一)我国亟须探索本土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
- (二)中国精神卫生政策转变对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产生的影响
- (三)国际会所模式在我国发展中普遍面临挑战
- 二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的研究
- (二)会所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 (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研究:嵌入理论与嵌合理论
- 三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四 嵌入式发展:早期生存之道
- (一)嵌入契机:政策转向与会员需求的双向回应
- (二)嵌入方式:国际标准与本土环境的双向适应
- (三)嵌入路径:医疗体系与社区服务体系的双向并行
- 五 发展困境
- (一)国际与国内政策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异质性
- (二)多主体合作下的结构张力
- (三)福利性保障不足和社会偏见的阻力:就业目标难以实现
- 六 会所模式的本土化创新发展:“多重嵌合”
- (一)服务场域嵌合:服务一体化与治理专业化
- (二)机制嵌合:多部门协同治理与资源整合
- (三)功能嵌合:多专业协同与多维支持
- (四)社会关系嵌合:多场域联动与社会联结
- (五)目标嵌合:多主体协同促进就业与社会融入
- 七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