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城中村改造后租户的居住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城中村改造后租户的居住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报告字数:27772字
报告页数:36页
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的主要居住场所,然而当下大规模城中村拆迁对流动人口居住状况产生的影响鲜少得到关注。本文以武汉市小何西村为例,采取非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曾经或仍然居住在小何西村的租户为调查对象,对城中村改造后租户的居住状况进行探究,并借助社会排斥理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城中村的拆迁对城中村租户的居住权益造成了挤压,迫使其只能承担更高的居住成本而搬进“小区单间”,或者选择群租忍受更加恶劣的居住环境,又或者寄居在看不见的城市角落或边缘,离开仅是少数人暂时的选择。正规住房与住房政策相互嵌套而形成的对低收入流动人口的排斥,以及非正规住房市场与社会关系对其的有限接纳导致了城中村改造后租户较为恶劣的居住状况。低收入流动人口的住房排斥难以在短期内缓解,边缘、流动的生活仍是这一群体的主旋律。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租户何处去?
-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思路
- (三)理论视角
- (四)研究方法
- 三 城中村租户的应对策略
- (一)住房消费提升策略
- (二)“游击”策略
- (三)群住策略
- (四)关于离开
- 四 对城中村租户的住房排斥
- (一)市场中的住房排斥
- (二)住房保障:相互嵌套的住房排斥
- (三)社会接纳的排斥性
- 五 结论与讨论
- (一)简要的结论
- (二)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