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贫困治理的制度与实践
中国贫困治理的制度与实践
报告字数:13188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贫困治理的政策实践和发展演变,并对脱贫攻坚时期中国的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梳理。就贫困治理的制度设计而言,中国展现了中央政治集权与地方经济分权并存的特性。中央集中统筹,不仅设定了明确的脱贫目标和时间表,还通过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制传递其政策意图和治理目标,对下级党政领导施加激励和约束。在下压脱贫攻坚责任至县级政府的同时,中央通过加强干部选任、考核和监督机制增强政治激励,通过创新党政正职稳定制度克服短期行为导向,并通过扶贫专项资金制度赋予县级政府财政资源和审批权限,最大限度地激励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扶贫政策目标。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脱贫攻坚时期地方政府治理的制度基础,直接塑造着地方官员的行为决策模式。由于脱贫攻坚绩效是政府官员施政的结果,对脱贫攻坚绩效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必须嵌入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中进行。
文章目录
- 一 历史视野下的贫困治理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治理体制演进
- (二)贫困县政策动态:以县为单位的中国贫困治理
- 二 脱贫攻坚中地方官员行为的制度分析
- (一)层级治理下的压力传导: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制
- (二)设定激励和约束:干部选任、考核和监督制度
- (三)超越行政发包:党政正职稳定制度
- (四)由央—省到央—县:扶贫专项资金制度
- 三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