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专家观点 > 杨善民 史伟:合村并居的青岛案例与经验

专家观点

杨善民 史伟:合村并居的青岛案例与经验

来源:社科数托邦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3日
近期,“合村并居”现象引发争议,究竟要不要进行合村并居、怎样才是符合农民利益的合村并居,一时成为关注焦点。如何恰当推进受农民欢迎的合村并居,需要更多实践支撑。
作为合村并居的较早践行者,青岛市的实践探索相对较为成功,普遍受到学界和社会认可。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收录的《分类整合,有序推进农村城镇化》总结了青岛的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提供了多个生动案例。小编摘编部分观点和案例,以期为合村并居的实践提供一些启发。
一、要不要进行合村并居?
这些年来,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困境是农村的公共服务难和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居住过于分散。合村并居是对村庄建设的重新规划,可以帮助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农民适应巨大变迁,是科学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理性选择。
当然,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农村的生产方式,新型城镇化并不是要大城市化,而是要建设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交往特点的新型社区。
二、合村并居怎样保障农民权益?
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农民权益,是合村并居的关键问题。文章列举了诸多实践案例,探索了受农民欢迎的工作方式。
坚持以农为本,自愿集中
平度蓼兰镇的许家村社区坚持自愿集中原则,不逼农民上楼,根据财力和村民意愿逐步改造。在社区住宅规划建设过程中,社区的理念是要盖“适合农民居住的房子”,还要注意考虑“性价比”。许家社区采取小二层别墅、三四层楼房、五层楼房各占 1/3 的模式,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并对新建小楼统一规划,大大降低建筑成本。 
坚持规划、建设、保障先行
胶州丰田社区采用先规划后实施、先建设后拆迁和先保障后完善的方法,结合地区发展规划,注重配套设施完善,从而保障了新型农村社区良好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保障先行的方法极大保障了农民权益,实现1 套旧宅换得2套新宅及1间车库、1间商业网点房,户均资产净增20万元的增值,并全面落实了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
从村庄实际出发,科学统筹,量力而行,因村制宜,分类指导
胶州市坚持量力而行,严禁举债搞建设,并对不同情况的村落进行分类指导,多层次推进村庄整治、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根据具体条件和发展现状,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真正做到了因村制宜。
三、合村并居如何破解财政困局?
保障农民权益之外,合村并居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难题是地方财政困局。在这方面,文章中的实践案例或许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一些启示。
强村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莱西市通过经济强村三里庄村带动周边村庄,周家屋村、姜家庄村、古城庄村等以宅基地换楼房的形式整体搬迁到三里庄村,联合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并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室、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捆绑式开发”的村庄改造模式
黄岛区将商品房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和安置房建设权捆绑起来公开招标。这一模式创新了资金运作方式,通过招标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既让开发商有利可图,又让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同时还让老百姓住上了楼房,实现了政府、群众、开发商“三赢”。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地理位置优越、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社区。
 
阅读原文请前往
文章所属图书:《青岛实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
作者:杨善民 史伟
 
策划:潘琼阁
摘编:关佳佳(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