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专家观点 > 申云等: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管理改革的路径

专家观点

申云等: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管理改革的路径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小编围绕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摘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路径》一文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管理改革的路径。
(所属图书:申云等:《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4月)
 
构建风险可控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多层次、包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整合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协同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初心。
 
一、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反贫困的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深化,金融服务渠道及增强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应拓宽。
一方面,应构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信用评级体系、服务绩效评价制度等,创新服务模式及产品。
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机构服务体系,继续发挥农业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在衔接地方金融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
例如,在村中小卖部、村委会办公室附近设置物理网点,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到村;通过增加电子产品、自助机具、流动服务车提高基础金融服务水平;结合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金融产品。
 
二、完善农村征信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衔接
农村金融长期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能够通过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和农村征信制度来破解。
一是打造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并将涉农平台与金融反贫困体系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发挥涉农金融机构信用大数据动态监测的作用和涉农组织对农户信用情况的搜集、分类、资源整合等作用。
二是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并对积极改善个人信用记录的农户与规范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逐步调整和提高信贷配给份额。
三是积极扩大信用担保抵押范围,探索“村社集体担保 + 农户分组互保”的信贷软约束机制,将征信担保风险及征信服务体系进行有效结合,按照“保底收益 + 按股分红”的方式开展信贷融资。
 
三、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发展
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和服务效能相对滞后,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往往并存。
一是通过发挥农信社 (农商行)的核心主体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化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核心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深度协同等方式。
四是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规范化经营管理,能够刺激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此外,引导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形成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可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向农村地区传导。
 
(申云,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副教授,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农村财政金融与农业经济学研究。)
 
策划:潘琼阁、惠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