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民族志是基于2019年初寒假的一次为期半个月的驻村调研编写的。调研前小组成员并未带着任何具体的选题,调研接近半程时,我们根据收获到的内容聚焦出这个民族志的问题意识:“从生存到发展———农民行动逻辑的变迁”,并基于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调研。
-
通过李村的个案,本文试图展现依靠地缘联结的非传统型乡土社会及其变迁过程。本文关注在传统农业社会、集体化时期与市场化时代这三个阶段,地缘圈不同的形成机制,继而考察地缘关系如何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产生影响。李村是华中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其最近二十年出现移民式就近城镇化现象,但村民未形成基于业缘关系的社会交往,反而依赖于重组后的地缘圈。
-
在李村的现实中,地缘关系的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是闭合的松散地缘社区;第二阶段,集体化时期,是闭合的地缘共同体;第三阶段,城镇化时期,李村进镇村民之间形成了开放的松散地缘关系。社会支持的缺乏、农民不愿向外流动以及业缘关系发育的不足,三者形成了交互的关系。缺乏对社会系统的参与,其结果是,无论人们的日常生活依靠血缘、地缘还是松散的业缘联结,镇域社会的本质仍未脱离熟人社会。
-
在调研过程中,调查组成员逐渐对自身的研究者身份产生了认同,并以合宜的社会角色融入村庄。本文认为本次调研或许并未完全实现建构既不同于传统乡土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工商社会的第三种社会的理念型,只是将乡村工业化影响下的社会形态的各个面向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来。本文向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董磊明教授以及相关学者表达了谢意。
-
-
本文简要说明了此次调查的背景和特点,介绍了参与人人员和分工情况,并对所获支持表示了感谢。
-
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为“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叙述了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情况,为了解此次调查背景提供参考。
-
-
本文简要说明了此次调查的背景和调查特点,介绍了课题成果编写人员,并对所获支持表示感谢。
-
本文介绍了朱岗村脱贫攻坚背景,并提出了发展建议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