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介绍作者希望在国家大历史变迁的背景中,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村庄共同体变迁背后的逻辑,用农民的话语去讲述他们的故事,用二十年积累的农村田野调查资料写成的研究成果,是向西河村的村民以及全中国农民的致敬。
-
本文介绍此研究价值是第一,中国村庄共同体并没有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退场,而是有了新的内涵和变化;第二,中国村庄共同体既有与其他国家的一些共性,又有一些独特性;第三,影响村庄共同体的因素除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之外,国家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
本文介绍西河村调研的背景,以及调研基础上研究村庄变迁和村庄共同体的特点。研究试图揭示变迁发生的原因、村庄共同体的兴衰,认识和把握宏观社会变迁的实质。
-
本文简要说明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特点,介绍了课题成果编写人员,并对所获支持表示感谢。
-
本文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特点,概述了中国扶贫脱贫工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叙述了选择西藏林芝地区作为田野点的原因,阐述了此次研究的结构框架,为了解此次研究提供参考。
-
本文向相关学者和家人表达了感谢。
-
中国有多个少数民族正在深度卷入全球市场的漩涡之中。橡胶作为一种外来经济作物,不仅在经济与社会的多个层面对阿卡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还深度“参与”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地域重塑,并由此实现两个“共同体”的构建与巩固。西双版纳的人类学有着独特且丰富的理论增长点:一方面,西双版纳具有丰富多元的民族共生现象;另一方面,西双版纳优越的自然条件,带来了大量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的频繁更替。
-
作者: 吴敏
所属图书:
凤山楼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本文是《凤山楼》一书的后记,记录了作者于2013年前往凤山楼村田野调查的经历和其学位论文本书成稿的研究过程和心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