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河南省网络事件分析报告
河南省网络事件分析报告
报告字数:8428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网络事件是社会热点问题在互联网上的集中反映。在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双重背景下,事件本身的冲击性、爆发性被放大,形成舆论焦点。网络事件的爆发是矛盾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风险的释放。如果应对得当、公道彰显,这种释放并不是坏事;若不顾事件本来的是非曲直,采取堵、捂、压的方式,让集体为个体行为埋单,则必然造成事态的扩大。网络事件虽然有非理性因素,但大都不涉及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在法制及体制框架内可以解决的。若以对立思维将其性质放大或上升,这其实是为渊驱鱼,只会激化矛盾。网络事件的应对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根本在于理念的转变。去除管制理念,回归社会管理的本质,依法而治、依理而管,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平息事件。
文章目录
- 一 2011年河南网络事件回顾
- 1.“天价过路费”事件
- 2.“瘦肉精”事件
- 3.河南“宋基会”事件
- 4.洛阳“性奴”事件
- 二 2011年河南网络事件的特点
- 1.网络事件的爆发力较强,但与以往相比持续性有所减弱
- 2.网络事件中舆论“极化”现象较为明显
- 3.高层介入成为平息网络事件的重要方式
- 4.因“平息”网络事件而制造新事端的现象减少
- 5.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呈现联动现象较为明显
- 三 网络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必要的预警、互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事件支配的现象
- 2.一些网络事件关联者存在“本能”的回避与抵制,偏离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采取堵、捂、压的方式,造成事态的扩大
- 3.在网络事件中,存在着机构、部门与事件责任人捆绑在一起的现象,捆绑出来的“责任人”与网络舆论形成对峙,将围观者推向对立面
- 四 网络事件的发展趋势
- 1.网络事件或社会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将有所加快
- 2.网络事件的涉官性依旧较强
- 3.微博成为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增强网络事件的爆发力
- 五 应对网络事件的理念及对策
- 1.净化官风,减少侵犯民众合法权利的事件
- 2.积极开展对突发事件的调查研究,积累预防和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
- 3.完善网络事件的预警和官民良性互动机制
- 4.建立网络冲突的“安全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