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报告字数:9394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家庭农场的实施和推广,打破了家庭承包的经营模式,作为农村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主体,吉林省家庭农场已经显示出发展活力,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家庭农场的“延边模式”基本形成。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制度及体制的完善。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要从规模入手,解决好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融资问题,最主要的是人才问题,特别是通过优化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发展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文章目录
- 一 家庭农场的概念及发展意义
- 1.家庭农场的概念
- 2.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 二 吉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 1.家庭农场数量不断扩大
- 2.发展模式已见雏形
- 三 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制度及体制的完善
- 1.家庭农场市场地位要明确
- 2.对家庭农场的扶持要有长期目标
- 3.对完全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要实行目标管理政策
- 4.惠农政策要根据家庭农场的出现实施调整
- 5.土地规模集聚需要政策法律支撑
- 6.家庭农场内生动力需要科技创新能力
- 7.家庭农场的发展风险如何防范
- 四 吉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
- 1.改革农村土地市场,搭建土地有序流转平台,解决土地规模集聚问题
- 2.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工商注册优惠政策,推进家庭农场法人化
- 3.利用经营主体法人资格,借助国家政策支持,打破农业融资难瓶颈
- 4.学习发达地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经验,整合政府不同部门培训功能,完善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培育
- 5.加大各级财政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包括惠农补贴),实施财政集中投入和政策倾斜,发挥政策的最大叠加效应
- 6.建立专项定期培训人才制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全面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
- 7.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