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调查与防控研究
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调查与防控研究

作者:黄石鼎

所属图书:中国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08)

图书作者:汤应武 蒋年云 周成华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报告字数:8604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流动人员犯罪问题是现今广州市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危害,还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详细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广州市犯罪流动人员的基本结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并对目前广州市流动人员犯罪活动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流动人员犯罪分成职业犯罪、逆社会化犯罪、因势所逼的犯罪三种类型,并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针对广州市的现实提出了控制流动人员犯罪的社会策略。
文章目录
  • 一 广州市犯罪流动人员的基本构成
  •         (一)地域性特征明显
  •         (二)犯罪主体主要是青壮年男性
  •         (三)犯罪流动人员居住地以“边缘性”社区为主
  •         (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         (五)职业构成以低收入行业为主
  • 二 犯罪流动人员的社会特征分析
  •         (一)社会化程度低,角色边缘化
  •         (二)对社会环境存在负面认知,对犯罪活动认识模糊
  •         (三)对作案成本与收益比较的判断是理性的,但思维方式出现偏差
  •         (四)犯罪始于满足腐朽生活、好逸恶劳的恶习
  • 三 流动人员犯罪活动的总体特征分析
  •         (一)流动人员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二)重新犯罪的流动人员占相当比例
  •         (三)以地缘和血缘关系结成团伙犯罪的比例高
  •         (四)犯罪活动的原始野性、本能性和暴力性的特点
  • 四 流动人员犯罪的分类及成因分析
  •         (一)职业犯罪分子
  •         (二)逆社会化人群犯罪
  •         (三)因势所逼的犯罪
  • 五 应对措施与建议
  •         (一)加强合法暴力的使用,震慑流动人员犯罪的气焰
  •         (二)规范创新流动人员信息管理体制
  •         (三)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社会化教育
  •         (四)重点控制娱乐场所,加大宣传犯罪预防力度
  •         (五)创新出租屋管理模式,建立流动人员信息通报制度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