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近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近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报告字数:13682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086,要求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大胆创新,勇于在改革“深水区”领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为实现全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成都市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方面是国家对近年来成都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标志着成都将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借助成都这一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加速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使之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成都“试验区”在发展模式上有别于深圳等“老特区”,不能再过多地依赖国家的资金倾斜和政策优惠,而只能主要向体制机制要潜力、要动力、要活力。因此,为加快“试验区”的城乡统筹发展,除了明确宏观发展思路,及时制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之外,还必须在先期改革探索基础上,针对仍然存在的重大瓶颈性问题,突出重点,大胆改革,务求突破。立足成都市的现实,我们认为,全市在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时,近期内应当在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等八大重点领域率先进行制度创新,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关键性突破。
文章目录
- 一 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 (一)建设村镇银行
- (二)设立贷款子公司
- (三)扶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 (四)实施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本地化策略
- (五)创新农村抵押担保贷款方式
- (六)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 二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创新
- (一)分期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 (二)允许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创建企业
- (三)推行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商品化
- (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整理
- 三 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 (一)构建城乡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管理体制
- (二)分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 (三)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 (四)创新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 四 完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 (一)进一步明确户籍制度改革重点
- (二)扩大户籍制度改革的覆盖群体
- (三)确保农民在身份转变后能真正享受国民待遇
- 五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 (一)继续推进“乡财县管”的改革
- (二)全面深化税制改革
-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力度
- (四)探索建立县乡规范融资制度
- 六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
- (一)构建外部资金支持体系
- (二)分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 (三)重点建设三大社保体系
- 七 构建成渝交流合作机制
- (一)共建覆盖城乡互连共享的基础设施
- (二)完善成渝城乡共同开放的市场体系
- (三)引导城乡产业合理布局实现两大中心产业功能互补
- (四)建立成本分摊、利益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
- (五)构建两地统一的城乡制度框架
- (六)建立政府间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
- 八 建立统筹城乡指标体系
- (一)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
- (二)城乡居民协调度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