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宗教性”视角谈宗教文化
从“宗教性”视角谈宗教文化

作者:王思远

王思远##卫绍生 张新斌 高秀昌

所属图书:文史哲论丛(2014卷)

图书作者:卫绍生 张新斌 高秀昌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报告字数:7283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格奥尔格·西美尔从生命哲学的视角来理解宗教,确立了“宗教性”的概念,并将之与“成熟宗教”区别开来。西美尔的“宗教性”把一切精神追求及其文化表现都归之于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一些与西美尔“宗教性”相关的因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其中贯穿的历史意识对“宗教性”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借鉴西美尔关于“宗教性”与“成熟宗教”的区分,对于宗教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将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目录
  • 一 西美尔的“宗教性”
  •         (一)宗教起源与本质的迷雾
  •         (二)西美尔“宗教性”概述
  •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性”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地位
  •         (二)儒学本身的“宗教性”因素
  •         (三)历史情怀对“宗教性”的替代作用
  • 三 宗教文化视域下“宗教性”理论的启示
  •         (一)从文化学角度对“宗教性”的正确理解
  •         (二)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