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养老保险多支柱管理
我国养老保险多支柱管理

作者:林毓铭

所属图书: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图书作者:林毓铭

出版时间:2006年04月

报告字数:51367字 报告页数:74页
摘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一方面源于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国家的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婴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导致全球人口结构趋于老化。老龄化与高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也使各国的养老保险系统面临困境,老有所养已成为各国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均面临着财务危机,不得不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以规避养老保险危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21世纪30年代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银行《21世纪老年人收入支援:关于养老金及其改革的国际观察》的报告为帮助各国解决养老金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框架,建议实现养老金体系多样化,既融合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公共部分,又包含私人管理和私人筹资的部分,同时强调养老金改革与促进经济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报告称,面临当今人口和经济上的重大变化,以前设计的大多数公共养老金方案今后将无法达到目前的福利水准。因此,如果要维持现有体系,就必须削减卫生保健和教育方面的公共支出,或大幅削减下一代老年人的养老金。世界银行认为:多重支柱的设计方案是养老金改革的最佳方案,因为这一方案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解决不同养老金体制面对的不同风险。应对老龄化与高龄化的挑战,有必要加速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透露,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文章目录
  • 5.1 基本养老保险管理
  •         5.1.1 社会保障转制成本的消解
  •         5.1.2 做实个人账户与提高统筹层次
  •         5.1.3 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保障统筹基金分开管理
  •         5.1.4 规范养老金发放与调节收入分配
  • 5.2 企业年金管理
  •         5.2.1 建立企业年金的背景与现实价值
  •         5.2.2 企业年金保险的性质
  •         5.2.3 企业年金保险的地位与发展
  •         5.2.4 企业年金保险的管理与治理结构
  • 5.3 个人储蓄寿险管理
  •         5.3.1 新型保险品种的保障功能
  •         5.3.2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证券市场的组织模式
  •         5.3.3 寿险新品种与开放式基金接轨
  •         5.3.4 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
  • 5.4 家庭养老保险及社会管理
  •         5.4.1 政府支持下的新加坡家庭养老保险模式
  •         5.4.2 家庭养老保险的传统与现实
  •         5.4.3 新加坡家庭养老保险模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