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家庭农场的内在运行机理与发展逻辑
家庭农场的内在运行机理与发展逻辑

作者:马华 姬超

所属图书: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发展:理论与...

图书作者:马华 姬超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报告字数:54152字 报告页数:63页
摘要:家庭农场与企业农场、合伙式农场存在规模上的差别,但规模显然并非不同形式农场之间的本质区别,而是市场化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差异化背景对于家庭农场更具实质性意义。首先,现代家庭农场仍然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生产和经营者(Household Operator),很少或几乎没有雇工;其次,它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地面积;最后,家庭农场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利润产出能力。其中,第一点强调了家庭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体现了家庭农场与企业农场、合伙式农场等其他农业经营在组织形式和经营主体上的差异;后两点则强调了家庭农场同样具有市场化运作特点,体现了现代家庭农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之间的功能和组织差异。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技术的进步:家庭农场存在的前提
  •         一 马尔萨斯陷阱
  •         二 农业生产的“内卷化”
  •         三 家庭农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 第二节 混合式农业: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
  •         (一)有利于抑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         (二)有利于解决传统农业劳动力稀缺的问题
  •         (三)有利于保护农地生态
  •         (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 第三节 公司化家庭:现代农业的组织禀赋
  •         一 家庭的功能演化
  •         二 家庭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
  •         三 家庭农场的家庭组织基础
  • 第四节 城市化:现代农业产生的根本条件
  •         一 城市化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
  •         二 城市化与城市的前提
  •         三 西欧主要国家的城市化比较
  • 第五节 农地的集中:家庭农场的运行机理
  •         一 贵族地主的领导作用
  •         二 中坚力量的乡绅阶层
  •         三 富裕农民(约曼):早期农村变革的生力军
  •         四 如何克服农业转型的阻力
  • 第六节 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定位
  •         一 现代农业中的小农形态与家庭农场
  •         二 现代农业中的公司制与家庭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