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渊源与历史回溯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渊源与历史回溯

作者:马华 姬超

所属图书: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发展:理论与...

图书作者:马华 姬超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报告字数:17092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在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在家庭经营承包主体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及专业性经营合作社,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传统的中国家庭农场更重视劳动力的投入和土地的充分利用,但受技术和资本的限制,实际上并不能充分发挥集约的农场制度的优越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领域也迫切需要新技术和资本要素的介入,既要发展专业经营的公司化农场,又要发展集约型的现代家庭农场制度,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那么,为了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环境,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在我国就具有了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所谓规模经营,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因此实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这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情,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非常需要适度优化农业经营规模。农业规模经营并非在现代才出现,而是古已有之。本章将对历史上我国家庭农场制度的发展和规模进行系统梳理,从总体上理解现代家庭农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逻辑。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对中国传统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调查
  •         一 农场经营与土地利用问题
  •         二 农场经营的微观调查
  •         三 中国家庭农业经营的全面调查研究
  • 第二节 中共根据地时期的共耕农场和富农的家庭农场
  •         一 苏维埃政权时期的集体与共耕农场
  •         二 富农主导的集体农场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家庭农场的过渡形态与特征
  •         一 改革开放后的包产到户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 家庭农场的过渡形态:公司制家庭农场实践
  • 第四节 从传统到现代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         一 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背景
  •         二 现代家庭农场的实践
  •         三 现代家庭农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