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重庆市江北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推动志愿服务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推动志愿服务工作
报告字数:7459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重庆市江北区在志愿服务领域探索“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套实施办法,明确定位,完善机制,为我国地方政府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有益尝试。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项目化运作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开展需求摸底、拓宽招募渠道、开发志愿项目、调配对接的方式保障志愿服务的低成本运行,为志愿服务的长期开展提供了保障。二是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注重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重视平台建设,配套运行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功能。实施结果显示,通过建立志愿者联盟,充分发挥党建统揽的优势,构建起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该联盟不仅为特殊人群构筑了绿色通道,而且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社区开展长期的志愿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目录
- 一 主要问题
- 二 主要做法
- (一)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 (二)发展定位
- (三)运行机制
- (四)平台建设
- 三 主要成效
- (一)关爱特殊人群,构筑“绿色通道”
- (二)吸引社会资源,办出特色服务
- (三)重视培训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 (四)重视党建统揽,发挥各自优势
- 四 下一步拟深化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 (一)志愿服务意识仍需大力普及,支持志愿服务的制度仍需继续完善
- (二)建立融资渠道,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 (三)着力孵化、培育社会组织
-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