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报告字数:13867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江南稻作农具文化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稻作农具除了发挥劳动工具的作用之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成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南稻作农具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从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用行为习俗表现,到对农具的爱惜、敬畏,甚至视其为神灵的象征,这些都是农耕文明长久积淀的成果,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文章目录
- 一 江南稻作农具的类型与特点
- (一)品种齐全,类型丰富
- (二)就地取材,实用方便
- (三)因地制宜,适应风土
- (四)科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
- (五)造型丰富,实用美观
- 二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行为文化表现
- (一)稻作农具的置办与收存习俗
- (二)稻作农具的使用习俗
- 三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精神文化表现
- (一)对农具充满爱惜甚至敬畏之情
- (二)农具被神化成为神灵的象征
- (三)农具具有福佑人民平安幸福的神秘力量
- 四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意义
- (一)丰富了江南农业文化遗产的内容与层次
- (二)促进了区域岁时节日、农时节日特色文化的形成
- (三)折射出江南地区人民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当地淳朴民风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