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0~2015年中国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2000~2015年中国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报告字数:14109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伴随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大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早期发展与教育是破解教育公平、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议题。但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堪忧:超过半数的流动儿童进入未注册的民办园,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未有效惠及该群体,且流动儿童家庭和社区功能弱化。本文认为社会应从保障儿童权益的基本立场出发,从支持家庭的角度,强化面向流动儿童托幼机构的福利性和服务性;明确性质定位,建立和完善涵盖计生、健康、医疗和教育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体系;此外,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并创新服务形式,切实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现状
- (一)日益增长的流动学前儿童
- (二)不容乐观的流动儿童入园率
- (三)未有效惠及流动儿童的公共服务
- (四)功能弱化的流动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 二 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创新模式
- (一)民间自救的“无证自办园”
- (二)降低标准的“简易看护点”
- (三)政府购买的“赋能模式”
- (四)社会捐赠的“公益模式”
- 三 推进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构想与展望
- (一)保障儿童权益:强化面向流动儿童托幼机构的福利性和服务性
- (二)明确性质定位:构建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
- (三)实现多元共治:创新城乡统筹的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