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
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
报告字数:30900字
报告页数:45页
摘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与其大相径庭,在独特的迁移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恶劣自然环境的蕴量中,村民将姻缘关系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充分整合于日常互助、人情往来及节日庆祝等特殊的交往互动之中,形成了整体性的亲属社会结构。亲属社会结构对精准扶贫产生了制约作用,形成了以下矛盾:封闭性扶贫空间与开放性全国市场之间的矛盾,村庄整体性结构与个体现代性行为之间的冲突,亲属社会的确定性与精准扶贫的非确定性之间的对立。精准扶贫应对亲属社会结构性困境的可能路向是要慎搞产业帮扶,要为贫困村民提供响应市场的基础性条件,要利用亲属社会的结构优势将村民组织起来,要增强贫困人口向现代转型的确定性。
文章目录
- (一)关于贫困地区反贫困的政策与研究
- (二)村庄社会结构的研究视角
- (三)亲属社会的形成机制及对精准扶贫的制约影响
- 1.亲属社会的特征
- 2.形成机制与制约影响
- (四)亲属社会与精准扶贫的矛盾关系
- 1.封闭性扶贫空间与开放性全国市场之间的矛盾
- 2.村庄整体性结构与个体现代性行为之间的冲突
- 3.亲属社会的确定性与精准扶贫的非确定性之间的对立
- (五)精准扶贫应对亲属社会制约的可能性路径
- 1.精准扶贫要慎搞产业帮扶,要多为贫困村民提供响应市场的条件
- 2.精准扶贫要利用亲属社会的结构优势将村民组织起来
- 3.精准扶贫要增强贫困人口向现代转型的确定性
-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