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新阶段——2006~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新阶段——2006~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报告字数:13944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显著增加,调整社会结构、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文章目录
- 一 2006年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 (一)经济出现超周期高速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成果显著
- (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物价基本稳定
-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化加快,土地城市化过速趋势有所遏制
- (四)就业形势较为平稳,民营经济成为就业增长主渠道
- (五)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 (六)国家进一步明确公共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操作层面
- (七)医疗卫生体制启动新一轮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迅速发展
- (八)基层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取得新的发展
- (九)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协调劳资关系的工作稳步推进
- (十)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取得成效
- (十一)中央反腐败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增强
- 二 2006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就业紧张与就业结构性短缺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 (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依然突出,持续减贫的难度加大
- (三)消费结构失衡问题加剧,制约居民消费总量扩张
- (四)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强,社会保障缺口问题凸显
- (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 (六)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压力大
- (七)环保力度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 三 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控制房地产过热和节约能耗将成为调控重点
- (三)继续扩大消费和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四)加快推进就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口机遇期
- (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加快步伐,利益关系状况将有所改善
- (六)社会发展投入力度继续增强,各项社会体制改革将会加快
- (七)健全完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法制化途径
- (八)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探索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规律
- (九)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持续提升
- (十)党的“十七大”将成为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