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报告字数:11864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本文是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展开的第一年,同时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施政思路。在政策层面之外,如果我们着眼于普通百姓的生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本年度与上年度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水平基本接近,其中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感受不及城市居民,显示相当部分农村政策的正面因素还在落实过程之中。
文章目录
- (一)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首次超过农村居民;在个人经济状况、消费信心和社会保障满意度提升的同时,养老忧虑感加深,物价波动承受力出现较大回落,政府管理信心度微幅下降
- (二)国家经济状况对于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业余娱乐生活首次成为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第一因素,影响力甚至超过个人经济状况因素
- (三)城乡居民幸福感有下降趋势;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代际间关系、夫妻关系、住房条件是幸福家庭的五大必要条件;比较而言,住房条件和夫妻感情对于城镇家庭的幸福,儿女出人头地、家人生活充实对于农村家庭的幸福分别有着更大的影响作用
- (四)城镇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多年低位徘徊;提升社会治安安全感,除了打击犯罪,加强社区和个人的防范意识、防范措施之外,治安警务人员巡逻制受到关注
- (五)“社会保障”问题取代“下岗就业”问题成为2006年城市居民关注的首要社会问题;即便是在城市和小城镇地区,社会保障覆盖率的不均衡性也明显存在
- (六)在未来如何养老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养老忧虑感加深,城市居民超过农村居民;“养儿防老”观念开始弱化,多渠道养老受到普遍认同
- (七)社会统筹性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医院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得到较高肯定,但城乡居民对于医院收费标准普遍不满;因医疗费用问题而导致的放弃就医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 (八)就业问题仍是关注焦点,城市居民职业状况满意度在曲折中缓慢提升;失业人群出现低龄化特点;城乡居民对于当地政府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 (九)总体看来,城乡居民政府管理信心度有微幅下降;城乡居民对于政府管理好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有较强信心,但对于政府管理好社会事务的信心明显不及经济事务和国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