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摆手舞的社会价值与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摆手舞的社会价值与发展路径
报告字数:9411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摆手舞是土家族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多在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期间进行。作为“活化石”的摆手舞,与土家族的民族形成、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关系,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堪称土家族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东方“迪斯科”的美誉。本报告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特性,酉阳、恩施、湘西摆手舞的异同,以及土家族摆手舞社会价值及发展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文章目录
- 一 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特性
- (一)祭祀性
- (二)民族性
- (三)群众性
- 二 各地土家族摆手舞的特色
-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风格特征
- (二)恩施、湘西、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区别
- 三 土家族摆手舞的社会价值
- (一)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年轻一代
- (二)增强身心健康,繁荣文化生活
- (三)活跃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 四 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路径
- (一)改革与创新土家族摆手舞
- (二)做好人才保障,加强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摆手舞传承工作
- (四)发挥学校教育的平台载体作用,将摆手舞融入学校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