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书籍的文化间巡回传播:在17世纪的中国建构一个“之间”的文本社群
书籍的文化间巡回传播:在17世纪的中国建构一个“之间”的文本社群

作者:〔比利时〕钟鸣旦 陈妍蓉 NicolasStandaert

〔比利时〕钟鸣旦 陈妍蓉 NicolasStandaert##陶飞亚 肖清和

所属图书:宗教与历史(第十三辑)

图书作者:陶飞亚 肖清和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报告字数:15752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17世纪中欧交往的一个特点是两种文化之间展开了一场书籍的巡回传播:欧洲的书籍流通到中国,中国的书籍也回流到欧洲,并被收藏于各大图书馆。其中特殊的一点是,大量书籍被翻译、刊行成汉语或欧洲语言。这是一场怎样的巡回传播?脱胎于这场互动的文化间的书籍有哪些特征?通过这场书籍的巡回,两种文化“之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社群?在这些“之间”的社群形成身份意识的过程中,书籍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调查这批书籍的生产制作、分布流通和阅读消费群体,我们的目标是探究17~18世纪中国的“之间”社群是怎样通过书籍形成身份意识的。这项研究将为我们理解文化间书籍世界的诞生提供见解。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一)背景:中国印刷文化促成了欧洲宗教和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         (二)需要一个关于书籍世界的文化间的研究
  •         (三)一些独特的文化间的文本
  • 二 研究目标
  •         (一)“文化间”的书籍世界
  •         (二)文本塑造的身份意识
  •         (三)印刷物品和印刷的社会化过程之间的双向互动
  • 三 研究的方法论
  •         (一)“文化间”的历史
  •         (二)书籍的巡回传播
  •         (三)受启于新观点的批判性路径
  • 四 几个设想中的步骤
  •         (一)生产制作
  •         (二)分散流通
  •         (三)阅读消费
  •         (四)“之间”社群身份意识的形成
  • 结语 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