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原生态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悖论——三个“原生态体育”的田野调查个案阐释
“原生态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悖论——三个“原生态体育”的田野调查个案阐释

作者:万义

万义##万义

所属图书: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图书作者:万义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报告字数:14817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双凤村、云南可邑村以及贵州寨沙村三个田野调查个例,对”原生态体育“这一体育非物质文虎阿遗产保护模式进行理论阐释、逻辑结构和模式重塑,还结合田野调查实证对 “原生态体育” 的社会动因和内在机制进行民族志书写。本文认为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文化的活态性、生态性和多样性,应该采取与时代相符的、主动的、积极的、创新的保护思路。
文章目录
  • 一 前言
  • 二 理论阐释:原生态体育从“核心物”到“环境要素”的文化生态分析
  • 三 逻辑解构:原生态体育从“文化加工”到“文化重建”的田野民族志
  •         1.伴唱歌词、新娘子——双凤村土家族毛古斯的文化加工模式
  •         2.红领带、铝合金、撵火妖仪式——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的文化移植模式
  •         3.表演队、省歌舞团、外聘演员——寨沙侗寨侗族哆耶舞的文化重建模式
  • 四 模式重塑:“原生态体育”悖论之后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思
  •         1.打破虚无主义“原生态”藩篱,厘清体育非遗保护的“对象与边界”
  •         2.摒弃封闭守旧“原生态”理念,树立体育非遗保护“可持续生态观”
  •         3.扭转市场裹挟“原生态”倾向,构建体育非遗保护“文化生态模式”
  •         4.响应社区居民主位需求和自治权利,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生态系统
  •         5.加强政府自我管理能力和政策帮扶,完善“地方政府管理”生态系统
  •         6.引导社会组织专业指导与智囊支持,营造“社会组织指导”生态系统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