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梯田社会与乡村振兴
梯田社会与乡村振兴
报告字数:12564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首先,本文梳理了关于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共嵌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贵州省堂安梯田社会的研究所采取的“家—村—国”分析框架。其次,本文指出梯田世代相继营造铸就的社会合作和鼓楼形塑出的文化主体性与轮回社会观,形成绵绵不绝的社区可持续内生动力。最后,本文提出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本研究发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和时代衔接的可能性,回应了推动地方主体性成长,重新接续文明根脉的问题。而农旅融合、康养休闲、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出现,本质是传统向现代的内在延展,这种延展依托着堂安农业文化动态积淀的深厚资源。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梯田社会系统理论的拓展空间
- 一 理论视角:基于核心家庭的社会合作品质研究
- 二 分析框架:“家—村—国”关系下的村落共同体
- 三 梯田社会的生态逻辑
- 第二节 梯田社会的合作基础与价值
- 一 梯田农业的社会基础
- 二 梯田稻作系统蕴含的社会合作价值
- 第三节 城乡融合视角下探寻接续根脉的路径
- 一 对源于祖先崇拜的“家”观念的认识
- 二 艺术介入乡村社会的路径
- 三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