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由城入乡: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乡村建设
由城入乡: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乡村建设

作者:王兆刚

所属图书:区域实践:时代诉求与近代中国...

图书作者:魏本权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报告字数:12042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本文探讨了沈鸿烈主政时期青岛乡村建设的理念、措施及其经验教训。1931年底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后,针对青岛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政策措施,包括“市管乡”体制、以城市标准建立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城市资源发展乡村经济等。青岛乡村建设的突出特点是市政府在农村建立分支机构,运用城市的制度、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改造和建设乡村,是一种比较自然的由城入乡的乡村建设模式,避免了城乡隔阂所导致的诸多问题。本文以青岛乡村建设为例指出,在现代化的早期阶段,走城乡同步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文章目录
  • 一 20世纪30年代青岛乡村建设的措施
  •         (一)“市管乡”体制——乡区建设办事处
  •         (二)以城市标准建立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         (三)运用城市资源发展乡村经济
  •         (四)改良乡村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 二 20世纪30年代青岛乡区建设的意义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