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贫困治理:从技术精准到益贫发展
贫困治理:从技术精准到益贫发展
报告字数:1361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贫困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包含三个要素:精确的目标瞄准、明确的扶贫责任和有效的扶贫措施。中国从1986年开始大规模反贫困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以贫困群体为目标、政府主导、开发式扶贫的贫困治理机制。精准扶贫完善了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机制,并为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这种贫困治理机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目标群体识别困难以及目标群体与收入相近群体之间在扶贫资源获取等方面的不平衡,扶贫中贫困人群主体意识不强和贫困人群的标签化,以及在扶贫攻坚中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可持续性和扶贫效果难以评估,等等。在2020年现有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以后,中国的扶贫政策需要深化精准扶贫中的“五个一批”策略,完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公共政策,强调以发展增进社会公平,通过贫困影响评估等手段,推动益贫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机制
- (一)形成以贫困线界定扶贫对象的规模、多种机制并存的目标瞄准机制
- (二)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和各地区配合、广泛社会动员的扶贫责任机制
- (三)形成了以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模式
- 二 贫困治理机制的完善及挑战
- (一)目标瞄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 (二)贫困农户的标签化与主体性
- (三)脱贫的稳定性与投入的可持续性
- (四)数字化脱贫与扶贫效果监测
- 三 贫困治理与益贫发展
- (一)将扶贫纳入更广泛的公共政策中
- (二)从以生存权为目标的扶贫到以发展权为目标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