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模式
报告字数:26087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红河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一切围绕农民增收、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鲜明工作导向,不断夯实脱贫人口增收基础,有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统一部署下,红河县开展乡村振兴的新内生实践,乡村振兴效果明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将在深入剖析红河县乡村内生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张力基础上,梳理其乡村振兴的新内生实践经验,归纳其乡村振兴的内在特点,并对中国特色的乡村新内生发展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构建。同时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过程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进行反思和讨论,以期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其他区域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多重张力并存:红河县内生发展的现实情境
- 一 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政策张力
- 二 “他治”与“自治”的治理张力
- 三 重点帮扶与均等投放的资源张力
- 四 行政主导与农民自主的行动张力
- 第二节 五向度发力:红河县乡村振兴的新内生实践
- 一 树立新内生的乡村发展价值理念
- 二 推动多层次的乡村社区主体赋能
- 三 促进乡村发展资源的跨地域流动
- 四 构建超地方乡村行动者关系网络
- 五 建设高韧性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
- 第三节 模式初探:乡村振兴新内生实践特征与导向
- 一 乡村振兴新内生实践的形式特征
- 二 乡村振兴新内生实践的行动导向
- 第四节 未来展望: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实践的再深化
- 一 激发村民主体能力,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 二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智慧乡村水平
- 三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产业辐射功能
- 四 吸引乡村能人回流,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 五 关注乡村组织力量,培育社区服务能力
- 第五节 研究讨论:拓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知识图景
- 一 创设更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分析框架
- 二 面向乡村振兴遭遇的现实实践困境
- 三 提出更具时代意义的乡村建设路径
- 四 深化拓展乡村振兴研究的相关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