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回到“需求为本”: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技术-关系”实践分野及整合
回到“需求为本”: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技术-关系”实践分野及整合
报告字数:23832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督导建设愈益受到自上而下的制度性重视,同时自下而上的地方性探索蓬勃发展。以类型化的视野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督导实践取向,可以发现:“技术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旨在打造一个有序的教学空间,其核心关注为督导对象的能力提升,重点聚焦在组织议题上,督导过程以“指导-被指导”“权威-顺从”为中心逻辑;“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旨在建构一个相对安全的情感空间,核心关注为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建构,聚焦议题凸显对个体具身化的情感观照,互动过程则以共情与倾听组织起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本土社会工作督导实践仍存分裂与失衡难题。本文主张回到“需求为本”的社会工作督导实践,需要处理好情境化的需求识别、差异化的需求回应与赋权化的需求评估等关键环节。“需求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取向有助于克服以往或过于理性化,或过于感性化的两种实践取向之流弊,但将其运用于现实情境亦面临多维挑战。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社会工作督导研究的知识图景
- (一)社会工作督导的理论研究
- (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实证研究
- (三)社会工作督导研究图景中“技术”脉络与“关系”脉络的复现
- 三 “技术为本”:实证主义取向下的社会工作督导实践
- (一)关注能力提升:“技术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的基本特征
- (二)“技术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的制度建构
- 四 “关系为本”:社会建构主义取向下的社会工作督导实践
- (一)聚焦关系建构:“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的基本特征
- (二)“关系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的制度建构
- 五 回到“需求为本”:社会工作督导实践整合与平衡的另一种可能
- 六 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