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赴三县调研种养结合工作,助力贵州种养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22日至24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发展处副处长罗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文旋教授、田光亮博士(特聘教授)和文吉昌博士等组成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专家组,赴安顺市关岭县、黔南州长顺县、贵阳市修文县生产一线,调研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状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11月22日,专家组在关岭县现场考察了岗乌镇小盘江村贵州高老庄农业综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6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新铺镇卧龙村肉牛养殖小区(存栏100多头)、上关镇福农村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关岭SPV公司关岭牛保种场(存栏900多头)、断桥镇断桥村万亩精品水果基地和断桥蔬菜基地。调研发现关岭县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多,畜禽粪污量大但循环利用率低,还田粪污发酵不完全,存在恶臭和传播病虫害的风险,同时粪污消纳基地坡度大但基础设施配套较弱等问题。对此,专家组建议,在规模化种植和养殖较集中且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较好的区域(如断桥镇)开展较大规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造高质量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在全县具备种养循环条件的较分散中小型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11月23日,专家组在长顺县现场考察了天农公司荣帮有机肥加工厂(年产2万吨)、贵阳市农投集团蔬菜基地(3000亩)、贵州闽融有限公司(繁育一体年出栏2万头生猪,能繁母猪存栏1000头)、三原公司马槽井养殖小区(存栏育肥场3200头)、广顺镇朝摆村茭白基地(3000亩)、摆所镇葡萄长廊(紫王葡萄1.8万亩)和鼓扬镇富之源公司生猪养殖小区(育肥场存栏4000头)等。调研发现长顺县规模化农业和设施农业水平较高,但规模化畜禽养殖仍然存在粪污量大且循环利用率低、冬季沼气发酵不充分、有机肥场恶臭严重等问题。对此,专家组建议,在规模化养殖和种植较集中、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如广顺镇、摆所镇等),重点开展较大规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造高质量的和大规模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省级示范基地。
11月24日,专家组在修文县现场考察了谷堡镇折溪村贵阳富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存栏种猪4800头,年生产仔猪12万头)、谷堡镇旺达养牛场(现存栏肉牛100头)、谷堡镇猕猴桃生产基地(5000亩)、六广镇沙坡村16家家庭农场(生猪存栏10600头,年出栏21000头)、小箐镇沙坝村杉坝片区高标准蔬菜基地(面积314亩)和龙场街道程关村高标准蔬菜基地(面积411亩)。调研发现修文县规模养殖场数量多、猕猴桃和蔬菜种植规模大,粪污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有一定水平,但存在还田粪污未经发酵或发酵不充分、山地多较难实施机械化和标准化种植等问题。对此,专家组建议,在规模化养殖和种植较集中连片且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小区域(如六广镇沙坡村和小箐镇沙坝村杉坝片区等)打造较小规模的山地高质量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对具备种养结合条件的中小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和粪污还田的安全性,提高全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质量。
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获批建设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目前在我省玉屏、播州、赫章等地和云南省丽江市开展了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为我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