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资讯

秭归“六小村落”:文化振兴焕发乡村魅力之美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2-03-04
原标题:秭归“六小村落”:文化振兴焕发乡村魅力之美
近年来,秭归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破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县2035个村落创新实施“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并打造了60个示范村。通过“建设小广场、设立小院坝、搭建小平台、配备小器材、培育小队伍、组织小活动”,筑牢基层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乡村文明风尚,描绘出充满文化之美的乡愁画卷。
杨林桥镇响水洞村通过对省级非遗项目“杨林堂鼓”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墙壁上描绘传统礼乐场景,院坝里坐落堂鼓文化雕塑,广场边搭起文化戏台、建起特色展馆。非遗传承人将堂鼓文化送到村居民宅,在古老的音律中,将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匾牌高高悬挂。响水洞村道路洁静、民居古朴、彩绘斑斓、古韵悠长,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田园诗画。
归州镇万古寺村深挖“中华屈氏第一村”文化内涵,在“六小”村落文化建设中彰显屈原文化传承发展。漫山橙园,碧水环绕,村落中处处可见“端午”“龙舟”“橘颂”等文化元素。马头墙样式的村落标牌古色古香,老房子在围栏与鲜花的装点下焕发光彩,“后皇嘉树”雕塑默默讲述柑橘产业发展故事,龙舟竞渡的欢声笑语在江畔飞扬。屈氏后裔们用《楚辞》的浪漫,将万古寺村打造成“云水之间”的唯美村庄。
西陵峡村展现浓浓峡江风情,建东村花鼓戏舞出时代新韵,乐平里流淌着屈原老家的诗意,胡家坪古村落宛若世外桃源。秭归县在“六小村落”建设中,展现出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迥异的“六小村落”,勾勒出一幅幅乡愁浓郁的秭归画卷。
在“六小村落”建设中,一草一木,皆可涵育文明乡风。杨林桥镇林家湾有一棵桂花古树,在“六小”村落建设中被人们赋予“芬芳德润千年”的精神内涵。桂花树下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被村民们挖掘提炼,不畏艰险、勤劳奋进、爱国爱家、耕读传承等精神品质引领着林家湾村民们在贫脊的土地上不断求索发展产业,奔向小康收获幸福。
以乡村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进行精神引领与道德教化。归州镇贯垭是一个以红色文化著称的自然村落,在战争年代拥有“红色起义”历史,在革命年代续写“大寨精神”。“六小村落”建设中,村民们将“红色贯垭”精神张贴在墙壁上、铭刻在心底。民风淳朴、村容洁净、风景优美、产业兴旺的美丽贯垭,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寻找“心灵的憩园”。
一张张村落公约、村民村规,一个个宣传展牌、文明榜单,点缀于山水村居之间,与乡村美景融为一体,处处彰显着秭归县“六小村落”以文化人的文明之美。
“二月二,龙抬头,屈氏后裔祈丰收。”万古寺村“龙抬头”龙舟节活动于2018年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湖北仅4地入选。农历二月初二即将来临,万古寺村民们忙碌起来,在漆涂一新的龙舟中进行训练,在院坝里排练舞龙舞狮、采莲船等民俗表演节目,村子里萦绕着五彩缤纷的色彩,弥漫着春橙的香甜与欢乐的笑声。今年的“龙抬头”活动中,将举办非遗文化生产性展示展演、龙头风筝展演、龙狮巡游、龙舟水上表演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群众参与性活动。
春茶满园的水田坝乡石垭村也是一派繁忙景象。3月5日,村子里将举办茶园诗会活动,以开展文化活动激发产业活力。村民们排练着广场舞与民俗节目,为诗会活动助兴。还有的年轻女性练习着茶艺表演,准备借助诗会活动推介家乡的春茶。
王家岭村、西陵峡村、烟灯堡村等地纷纷举办脐橙开园活动,高潮村举办李花节,石柱村“赶毛狗子”⋯⋯“六小村落”建设推进中,秭归各地乡村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极大程度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助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六小村落”建设中,秭归县除了投资在村落中建设方便群众活动的文化“小广场”,设立一定数量的文化活动“小院坝”,搭建文化墙、宣传栏等“小平台”,配备音响、民间乐器等“小器材”,还通过开展“文润乡土”种文化服务活动,培育基层文艺人才“小队伍”,引领群众广泛开展各类“小活动”。近三年来,秭归县培育农村文化文艺骨干人才1500多人,参加文艺培训群众近7000人。文艺的“种子”扎根基层,带领每个村落群众每年参加文体活动达到240小时以上。秭归县以“六小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之繁荣为乡村塑形铸魂,以心灵之润泽为乡村振兴赋能。

575576581579584586589590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