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团队:马秀萍
调查时间:2007.10.01~2009.11.30
一、调查地点
2007年10月初,调查组成员前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城县进行调查。调查期间选取了霍城县的三宫回族乡(以下简称三宫乡)作为田野调查点之一,并于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顺利完成了三宫乡的调查。三宫乡于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改制为民族(回族)乡,居民现以回族、维吾尔族、汉族为主。
二、调查过程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与乡政府的一些领导、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进行访谈,对三宫乡的整体情况做了了解,为乡村的调查做了基础性工作。同时,在乡政府的协调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调查组成员获得了与调查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三宫乡的一个以回族为主的行政村即下三宫村(以下简称下村)作为调查点。在下村调查期间,调查人员与村干部召开了座谈会、进行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了村落的整体情况。之后,调查组成员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兼有深度与一般性访谈、做问卷、参与观察等多种方式,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村落各方面的情况。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结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数码相机、录音笔及电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拍摄、问卷及访谈等方面的内容在调查期间及调查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整理与分类。
三、调查支持
首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提供的机会和给予的支持;感谢李方老师及张永攀研究员的指导;非常感谢李晓霞所长,读研时,在我的毕业求职、论文写作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了指导与帮助;工作后,又在学术写作、日常生活及课题参与等方面时常关心与帮助。因而我才有幸参与此次调研并承担本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感谢中亚研究所的马品彦研究员,调研前后,数次召开会议,商讨调研进展,协调调研工作,指导写作内容。
除此之外,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迪木拉提·奥迈尔教授及其夫人,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期间,一直给予我关心、鼓励、帮助。其次,还要感谢霍城县调查组的6名成员:李晓霞(课题组的负责人,社会学所所长)、吐尔文江、阿不历孜、邢剑鸿、杨富强及龙贵泉(司机)。
调查之前,对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调查点的选取、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进程等方面,李晓霞研究员做了详细、周到的计划与部署,使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调查期间,课题组的成员时常讨论、相互关照,收集资料、做好访谈,为本报告的写作做好了基础性的工作。
调查结束之后,整理资料,召开会议,相互探讨,资源共享等。故可以说本调查报告是本调研组的集体成果。同时,还要感谢社会学所的张敏,她用SPSS系统对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报告写作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还要感谢霍城县平安总队的王保江政委等,三宫回族乡党委、政府的黎曙东(党委书记)、张军(综治书记)等领导同志,对本课题组的调研工作给予支持,并协调相关部门给予配合,使调查组成员获得了与调查有关的各方面资料。
在下三宫村调查期间,村干部马旭东(书记)、杨志虎(村主任)、李雪花(妇女主任)、马刚(治保主任)、杨万辉(记账员),给予了热情周到的接待,为调查人员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调查期间,村民能够支持并配合调查工作,以温和与友善的态度,耐心地回答或填写问卷内容及访谈内容,反映存在的问题,询问不解的情况,使调研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更有深度。在这里衷心祝愿下三宫村的父老乡亲们能早日步入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