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常熟市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常熟市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中国乡村研究平台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调查团队:常熟市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

第一次调查:1988年7月—1988年11月

追踪调查:2004年6月—2007年12月

 

一、调查地点

常熟市是一个县级市,有较早的建市历史,工农业基础较好,城市有一定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间,城乡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获得迅猛的发展,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在总体上,常熟40年的历史完全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调查组分别于1988年和2004年对常熟市进行了两次深入调查。

1.第一次调查

常熟市情调查组于1988年7月进入调查点。调查组按全国统一编制的调查提纲,深入各个基层单位,直至乡(镇)、村、农户,进行调查访问。还听取了常熟市党政领导同志对于市情的综合介绍,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查阅了有关档案、统计和地方志资料,经过三上三下,历时4个多月。1989年5月下旬,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市情、县情调查成果交流会,为该调查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调查组吸取了这次会议上介绍的各地调查的经验以及专家的评稿意见,对调查作了较大的修改。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为了补充和核实资料,调查组的同志又多次先后到常熟作进一步的调查。

2.追踪调查

第一,明确组织领导。此项调查由常熟市政府和苏州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所联合成立课题组共同组织实施(课题组办公室设在常熟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由王建康市长和张明所长分别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课题组成员由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苏州大学部分教授组成。

第二,选择调研形式。此次调查工作既要注重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又要重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主要采用三种形式展开。一是问卷调查。抽取虞山镇、新港镇、支塘镇、辛庄镇等乡镇为调查单位,全市完成500份以上书面问卷的调查任务,由16名社会学专业师生分为4个小组,与当地中学的部分学生一起将问卷发放给居民填写,并要求上述各镇做好协助工作,为课题组成员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便利,明确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为联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带路向导。二是综合调查。此项调查分8个部分、36个专题、170多个子题,凡涉及课题内容的单位都有调研任务,各调研单位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三是典型调查。从全市各地、各条线、各行业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调查对象,由课题组成员深入各调查点进行专题调研。

第三,提出工作要求。调查的重点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第一次调查之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又要多层面、多角度地说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它们的前因后果及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或建议。整个调查过程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力求做到真实、准确、深刻、全面。

第四,设计调研计划。调研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制定调查方案,落实调查地点,协调相关关系,举行小型研讨会,明确调查思路及内容;第二阶段准备前期资料,到有关部门和乡镇收集文献资料;第三阶段具体实施调查,深入城乡居民户进行问卷调查;第四阶段整理与分析资料,举行专家研讨会。

三、调查价值

该调查以鲜明的观点和翔实的材料,对常熟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系统的描述和介绍,对作为江苏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熟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这对于进一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一份有益的、生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