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丹东市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丹东市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1日

调查团队:丹东市情调查课题组

调查时间:1995年1月—1996年4月

一、调查地点

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中等工业城市。丹东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经过1949年以来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丹东已经成为以轻纺、电子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工业城市。丹东凭借着丝纺、轻工传统工业的优势,加快发展电子新兴工业。丹东已成为70年代成长起来的轻纺新城,曾被誉为“鸭绿江畔的新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丹东借助于沿海、沿江、沿边、沿线的边境地理优势,得利于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传统工业发展再现强劲的优势。1978年以后,该市广大干部群众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上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特别是丹东市作为中国城市改革试点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辽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商定成立丹东市市情调查领导小组和丹东市市情调查课题组。

本课题组织设计从1995年初开始,调查工作于同年4~5 月进行,同年10月完成初稿,1996年4月最后修改定稿。本书在调查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政府各部 、委、办 、局及所属单位和各县、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统计局、市档案局、市计委等单位的领导和有关同志为我们调查提供了热情帮助。丹东市政府调研室石宁、王有富、孙玉君、宋振菊同志也为审定本书给予大力帮助。在 500户居民抽样调查中,丹东市电子工业学校抽调了大批学员参与此项活动,丹东市公安局抽调了强有力的干部作了周密的组织工作。特别是丹东市政府调研室主任马广文同志为课题组的工作和生活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丹东市地方党史办公室主任唐天雄同志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做了有益工作。丹东市政府办公室提供了大量的彩色照片。

三、调查价值

丹东市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也遇到某些暂时的困难和应引起注意的新矛盾、新问题。经济结构的调整仍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轻纺、电子作为轻工业的主体,面临着消费品市场的激烈竞争。由于观念不新、企业还不能按照市场要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工业面临的产销和改造的压力十分突出。因此,深入系统地了解丹东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总结其经验教训,无论对全面了解国情,还是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