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概况
东莞调研概况
来源: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成果:《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探索》
调查团队:东莞市委党校
调查时间:2018年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近年来,东莞市委党校根据上级党校有关要求,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致力于服务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党校干部培训事业,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些成果的社会效益,扩大社会影响,从2015年起,东莞市委党校把每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都结集成册公开出版,此前已出版《探路:东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问题研究》共4辑,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莞经济社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东莞市委党校立项了《发挥新时代东莞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东莞模式”的成就、生成逻辑与转型发展》《东莞主导产业的更新》《东莞市新一轮机构改革实践探索》等重点课题。从研究内容上看,有的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及当代意义,有的初步探索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路径,有的深入分析了传统东莞模式的内在动力及其转型跃升的基本路径,有的提出了东莞主导产业更新与科学推进东莞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对策建议,体现了党校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的职责定位和使命要求。与此同时,东莞市委党校教研人员还承担了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及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包括《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智库建设》《新时期政协委员队伍的建设——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以东莞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监管——以东莞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组织的建设》等。这些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有的转化为决策咨政报告,获得东莞市委、市人民政府重视及有关市领导批示,有的形成专题性研究论文参加省级以上理论研讨会,有的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为进一步做好上述课题成果推介工作,服务于“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这批成果结集出版,名为《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探索》,以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参阅。
本书框架由谢小薇同志担任主编,杨石光、孙霄汉同志担任副主编,编辑工作由东莞市委党校科研科具体组织实施;在成书过程中相关课题负责人王学敏、王金豹、袁凌云、何清、刘晋飞、张华军、林春香、郑超华等同志对书稿进行了修改完善;郑超华、胡江敏、刘京、叶敏玲、袁淑贞等同志对文稿进行了整理校对。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所纳入课题报告中的有些问题研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编辑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4月8日
成果:《东莞卷》
调查团队:《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东莞卷编委会
调查时间:1993年~1995年
199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二十世纪中国文丛编辑委员会约请东莞市参加《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东莞卷的编纂出版,藉以反映东莞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绍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东莞市人文地理优势,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考虑到《东莞市志》记载下限为1987年,对东莞市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未能完全收集进去,编纂出版《中国改革与发展·东莞卷》正好是对《东莞市志》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东莞市政府决定由东莞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完成此项任务。
199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二十世纪中国文丛编辑委员会聘请姚锦柏为丛书全国编委,同年7月又批复同意成立《中国改革与发展·东莞卷》,同年7月又批复同意成立《中国改革与发展·东莞卷》编辑委员会,并委任姚锦柏为主编。
1994年7月,由东莞市地方志办公室牵头,成立编委会。编委会设立主编1人,副主编11人,编委20人(详见附件),编委会按照丛书全国编委会的要求,由主编姚锦柏组织全体编委和执笔人对本书的主题、框架及提纲进行了研讨,形成了编辑提纲,并上报丛书全国编委会。1994年8月中旬,《东莞卷》的编辑提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编委会批复同意。接着,编委成员深入实地调查并搜集了大量有关东莞市改革开放的资料和历史文献档案材料。本卷的资料大多数截止于1994年上半年,部分截止于1993年或1995年。
本卷的各部分,分别由下列同志撰写:
东莞概况 张应 朱利民
农业与农村经济 蔡金胜、张化廷、卢炽根、尹国强、罗其芳;
外向型经济 叶健辉;
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 刘振邦、谢钢、朱斌华、潘新潮、翟丽娟 黄志豪;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李展鹏、陈瑞安、刘国军;
商业、购销、财政、金融、税务、旅游 黄霖根、孙世雄、陈朝辉、蔡伏青、李冬梅、房玉强、谈建光、李桐生;
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教、文、卫、体 黄辉、余炳南、黄健勇、曾炳泉、叶伟才、宋媛、黄怡、沈海邑。
全卷由李灿林负责总纂,张应、朱利民协助总纂,最后由姚锦柏审定。本书总纂初稿脱稿后,分别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征求意见和审定,先后经四次修改,反复探求,集思广益,力求能较全面地反映东莞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以展示东莞良好的投资环境,历时两年才定稿付印,即使如此,仍难免失之浅陋及幼稚。谨此,敬祈各领导和同志不吝赐教。
本书的写作自始至终得到东莞市政府经济研究室、市农委、市外经委、市财委、市科委、市计委、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精神文明办、东莞市地方志办公室、东莞市政府办公室文教科以及有关部门领导鼎力支持。对为本书写作、出版给予关怀支持和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士,编委会深表谢忱。
《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东莞卷编委会
1996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