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政策
关于印发德州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德州市人民政府网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9日
德政办字〔2018〕30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德州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2018年5月15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8日
德州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8〕13号)有关要求,市政府决定自今年开始,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年底,全市利用三年时间集中组织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97公里,养护大、中修4286公里,改造危桥248座,建设客运站点3045个。健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整治路域周边环境,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日常性养护和养护大、中修工程,消除路网主要路径中的大中型危桥,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稳定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建管养运”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等活动,织就一张网、实施一体化,打造“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路网提档升级工程。
1. 实施“窄路基路面”提升工程,新建改造通村公路1569公里,逐步消除“油返砂”路面,保证每个行政村一般有路面4米以上公路通达,全市的区域中心村、中心社区以及50%以上行政村原则上拥有一条路面7米以上公路通达。
2. 深入推进全市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在2018年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拥有1~2条穿村公路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行政村内穿村公路建设力度。
3. 实施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不断完善既有农村公路的安全、排水、绿化、运输等配套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确保安全防护、运输服务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
4. 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保证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路段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5. 提升新建公路路面结构标准。新建公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的,厚度不低于5厘米,面层下部连接须为碎石类刚性基层;采用水泥混凝土的,厚度不低于20厘米,面层下部连接须设置基层。
(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在持续加大“第一书记”扶贫、省派村支书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持续加大通达深度、路网密度,新建改造村级公路1028公里,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路肩,因特殊原因路面宽度达不到6米的应设置错车平台,除特殊情况外,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实现有1条等级路通达,为农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三)路面状况改善工程。
1. 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区域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并按照每年实施养护工程里程比例达到7%的要求,安排养护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改造提升路网整体路况服务水平,消除路网主要路径中的“瓶颈路”和简易铺装路面,保证农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不低于75%,且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2. 根据全市农村公路桥涵使用状况,对危桥开展集中整治,重点处治区域现有路网主要路径上约248座大、中型危桥,健全完善危桥动态排查整治机制,推动路网中危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保障公路安全通行。
3. 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力度,不断完善安保设施,逐步提高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养护水平,切实落实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体责任,确保每年日常养护资金投入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四)运输服务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客运站点,建设客运站点3045个,进一步加大城乡换乘枢纽、换乘中心及候车站点建设力度,提升运输装备水平,优化运力结构,保证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并设有1个候车站点,农村客运公交化比例达到75%以上;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结合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物流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配送站和行政村网络节点建设,保证有需求且有必要的行政村设有1个物流服务网点,行政村物流服务网点的覆盖率达到90%。
(五)开展示范县创建。按照山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和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原则,择优向省政府推选“四好农村路”拟创建示范县,评选成功后给予政策倾斜,实行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计划
(一)2018年12月底前,制定印发德州市、各县(市、区)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四大工程”调查摸底工作,构建实施项目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定期调度督查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加快编制专项行动年度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建设实施、工程验收等工作;完成交通精准扶贫和3个第三批村级网化示范县建设任务,推进完成“四大工程”2018年建设任务,有效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整体水平。
(二)2019年1月—2020年11月,全面推进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四大工程”所有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整体水平。
(三)2020年12月,组织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综合验收工作,全面总结专项行动成果,客观评估实施效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
四、资金筹措
根据“三年集中攻坚”任务目标及交通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全市“四好农村路”计划总投资53.8亿元(不包括土方和绿化),其中省级奖补资金约10.6亿元,市级原则上安排奖补资金6亿元,其余由县级配套(含土方、绿化),绿化投资根据面积结合实际情况可适当予以奖励。市级资金原则上用于奖补,以充分调动积极性,争取更多的省级资金,市级资金分年度原则上安排3亿元、2亿元、1亿元,2018年市级筹措的3亿元专项资金,参照省级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以奖为主,重在激励。其中补助资金在市级补助政策确定后,依据攻坚行动任务量适时预拨。奖励资金在年底采取第三方验收和先进的数据采集终端(PDA)等方式复核工程量和工程完成情况,结果进行公示,各县(市、区)无异议后,根据审核结果统一进行奖励结算。具体市级补助政策另行制定,考核办法待省考核办法下发后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构建以省、市奖补为引导、县级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四好农村路”多元化投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加大投入,统筹配置政策资源,确保“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一)实施“四好农村路”省、市奖励政策。对“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快、主体责任落实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县(市、区)给予奖励,其中: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工程,省级一般按照20万元/公里奖励;日常养护工程,省级一般按照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给予奖励。市级每年年底根据完成工程量给予奖励。对经验收合格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按照1000万元/县给予奖励。同时,支持区域路网大中修养护、农村客运公交化发展。
(二)实施“四好农村路”省、市补助政策。对第三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省级按照12万元/村进行补助,完成全市村级公路网化建设任务;将“四好农村路”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车购税项目库,重点推动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建设。
(三)建立县级财政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责任,建立农村公路投入分担机制,并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人员基本支出以及建设养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四)加大政府资金整合力度。市政府每年将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的3%部分统筹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同比例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同时整合使用涉农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切实加大“四好农村路”投入。
(五)积极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市交投集团要积极行动,采取联合等方式支持参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立即行动起来,切实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舍得投入,支持市、县国有企业参与,积极创新农村公路运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充分利用道路冠名权、路侧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方式,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协调调度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根据省要求制定具体业务指导文件。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应明确专项行动具体推进机构,落实承办部门和责任单位,保障专项行动扎实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妥善做好资金资源统筹调配。专项行动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在年度总任务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实际发展需求和能力,科学调整具体实施项目。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廉政”责任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打造精品示范路段。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依据区域地理区位、社会经济、产业布局、资源优势等特点,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等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之中,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农业园区充分融合,全面打造“一县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系列旅游路、景观路、生态路、产业路、文化路。到2020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2条以上精品示范美丽公路。
(四)强化市级监督指导。市政府将“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纳入重点监督指导范围,指导好所需资金筹措落实工作。实行工作进展定期调度制度,强化日常检查督导,采取不定期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充分利用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数据采集终端(PDA)等先进信息手段对工程建设规模、标准、质量和养护状况进行抽查检测,抽查将采取随机抽查乡(镇)、随机抽查项目、随机抽查路段模式。督导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完备、项目进度推进、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资料整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将采取新闻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对督导结果予以通报。
(五)严格考核奖惩措施。将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结果的奖惩和运用,对完不成年度计划的县(市、区)给予扣分并将其奖补指标调整给予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县(市、区),以确保我市年度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尽快组织编制区域内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计划,明确具体工作任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行为,省、市根据各县(市、区)工作开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照“奖惩并举、多干多得” 原则分配奖补资金,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省、市政府将对相关工作适时进行督查。
附件:1. 德州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德州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传忠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徐宏城 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应急办主任
齐永军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姜 刚 市财政局局长
成 员:赵万军 市扶贫办副主任
程木文 市发改委调研员
郭 强 市经信委副调研员
孟曰鹏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
胡少华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综合整治挖潜办公室主任
赵德生 市住建局副局长
刘东海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
刘艳平 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陈方礼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
王玉峰 市林业局副局长
于富斌 市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局局长
吴士亮 市安监局副局长
郑玉国 市公路局副局长
王福军 市旅游局副局长
李 军 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孙大鹏 德城区副区长
任 营 陵城区副区长
程先清 禹城市副市长
刘德杰 乐陵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相治 宁津县副县长
石连革 齐河县委常委,副县长
陈 勇 临邑县副县长
杨传智 平原县副县长
杜文陆 武城县副县长
李建国 夏津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传军 庆云县副县长
史好勤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德州分院院长
苏树江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齐永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刘东海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协调调度和检查考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