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洪湖市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1年7月—1991年11月
一、调查地点
洪湖是革命老区,也是湖北省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弘扬洪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洪湖市各级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实现全方位开放和深层次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80年代,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其中工业产值和外贸出口值分别增加了7倍和14.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净增518元。洪湖业已初步建成工农并举、城乡一体,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的新型城市,成为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二、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1991年7~8月)。这一阶段,成立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等领导班子和调查写作班子,筹集了必要的经费,统一了对该项课题意义、目的的认识,明确了各方职责,研究、构思框架结构并初步拟定了调查提纲。第二阶段为调查阶段(1991年9~11月)。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和马列研究部为主,洪湖方面的有关人员参加,按调查提纲的要求,集中调查了一个多月,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根据实际需要,中共洪湖市委、洪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办、委、局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编委会,对调查工作给予了密切配合。其中,洪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统计局任务尤重,参与的同志甚多,更是功不可没。特别是在洪湖市委办公室原主任雷光华、主任杨源汉和洪湖市统计局廖明铜局长的主持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工作量很大的城乡700户户情调查和24个行政村的村情调查。调查中,得到了洪湖市新堤办事处、茅江办事处和新滩镇、滨湖办事处、燕窝镇、老湾回族乡、永丰乡、曹市镇、石码头办事处、汊河镇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洪湖市委政研室邓迪锋、胡逢祥承担了具体协调、组织和对问卷的二审工作;胡逢祥承担了全部问卷的终审和编码及微机汇总时的校对任务。洪湖市统计局刘爱堂承担了对调查人员的培训任务。
三、调查价值
此次调查从对社会基本结构的解剖入手,着力描述洪湖市情。其特点之一是材料丰富、真实可信。调查组在搜集整理已有历史文献资料的同时,对洪湖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另一个特点是,本次调查在叙述事物表象的同时,致力于规律性的深层次挖掘。调查组并未拘泥于具体的描述,而是尽可能地把笔锋伸向纵深,力求在客观反映事物的同时,对洪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大跨度的纵向眺望和多侧面的横向剖视,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历史演进的必然规律,给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