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加强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强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贺兰县加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贺党办发(2018)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乡镇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计划生育及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基层党组织作用,夯实医疗卫生基层党组织,以增强医疗卫生基层服务为关键,以强化医疗卫生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主要目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我县乡村基本医疗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作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村基本医疗管理体制机制。并将长期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础建设、计划生育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 、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按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标准,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力争在2020年底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办好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1.对南梁台子卫生院、欣荣卫生院两所移民吊庄卫生院及暖泉农场职工医院在环境改造、医疗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2.对没有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米、服务人口1000人以下的配置1名村医;服务人口1000-3000人的配置2名村医;服务人口3000人以上的酌情增加,基本设备配置35项。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居民设置1所,服务人口3—5万人的其建筑面积不少于1400㎡;服务人口5—7万人的其建筑面积不少于1700㎡;服务人口7—10万人的其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服务人口在1万人左右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人员配置:服务人口7人/万人口,其中包括全科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设备标准:基本设备配置17类123项,常用设备B超、X光、心电各配备一台,化验室可以开展常规检验项目。(二)完善基本医疗服务机制 ,强化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依据国家、区、市发布的医疗质量管理规定、技术准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各项规定,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在规范诊疗行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及提升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近年来“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成效。通过加强医疗流程管理、落实单病种和临床路径,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规范意识,杜绝过度医疗行为,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新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辖区内村卫生室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指导辖区内村卫生室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其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接受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
2.村卫生室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居民信息,参与、协助提供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乡镇卫生院的指导和考核。3.“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做好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5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重点做好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等5项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重点做好深化药品供应领域改革、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物政策体系等5项工作;同时,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社会办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改革。
(三)完善公共卫生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质量。2018年我县将以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提高重点人群的规范化管理率,评估项目实施单位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项目运转和考核机制为工作目标,围绕“强自身、抓监测、提质量、促规范”展开,继续扎实推进工作,力争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上一个新台阶。
1.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措施予以整改。统一规范管理,提升整体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职责,加强学习,提升工作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保证项目工作落实到位,使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抓好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中医服务等重点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随访,完善档案资料,扎扎实实的为辖区居民服务。按照银川市卫计委文件要求,县卫计局对各医疗卫生机构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数量提出了要求,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各单位要根据任务量抓好落实,并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基层卫生人员绩效考核奖惩的依据,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群众满意。
3.定期督查提升质量。县卫计局半年、年终聘请第三方对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复核。要深入社区、乡镇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三方面评价的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通报反馈至县卫计局。县卫计局按照《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每年督导四次,考核一次,上半年于7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完成;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6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12月底前完成。(四)加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坚持统筹推进“少生快富”、做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等重点工作。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升,要求各医疗单位配合乡镇计生办做好避孕药品免费发放工作并且要配置避孕药品免费发放点,进一步推进避孕药具优质服务,使已婚育龄群众普遍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使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妇女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辅助制度及“少生快富”工程稳步实施,尤其是对计划生育特殊群体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实行就医“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计划。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管理组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新医改实施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健全管理,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到实处。(二)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卫生工作的始终,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既要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又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要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指导力度,每年要组织不少于2次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各乡镇医疗单位要加强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使每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村医生能够按《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内容与流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强化督导检查,落实绩效考核。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实行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督导为主,综合督导组督导为辅。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切实履行业务指导责任,要实行领导分片挂钩,抽调业务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室、社区托管医院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确保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相关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