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晋江县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晋江县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1日

调查团队:晋江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

第一次调查:1988年1月—1991年7月

追踪调查:2004年11月—2007年8月

一、调查地点

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早在唐宋时期,晋江就是重要的通商港口,手工业、商业都相当发达,对内对外贸易成为晋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由于洋货倾销,晋江传统的工农业产品遭受严重打击,经济全面衰退,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19 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中国发展的路线,也给晋江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中共晋江县委、县政府实事求是地分析晋江县情,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率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探索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道路。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调查组分别于1988年和2004年对晋江县进行了两次深入调查。

1.第一次调查

为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特别是为了加深对中国农村现阶段发展状况的科学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社会科学院的一批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晋江有关部门的同志,于1988年联合组成“晋江县情调查”课题组。为了加强对调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刘树勋任组长,原中共晋江县委书记尤垂镇、原 县 长 施 永 康 (现任市委书记)任副组长,魏子熹、许仲谋、王金标为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部调查工作。1988年3月进调查点,调查经历一年之久,获得大量资料和数据,并用客观描写的方法撰写成学术资料性专著。198 9 年4月在晋江县召开了11次审稿会,邀请各有关方面同志参加,对书稿逐篇进行认真讨论、核实、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有的加以修改,有的重写,形成第二稿。同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国情调查成果交流会上,又倾听了各方面专家对本调查的评审意见。会后,课题组部分同志又赴晋江县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补充调查,并对第二稿再次进行修改和统编,直到12月形成第三稿。调查组在调查和撰写过程中,得到晋江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统计局、乡镇企业局、农委、经委、外经委、体改委、党校、文化局、教育局等县直属单位和安海镇、陈埭镇、磁灶镇、青阳镇、东石镇、内坑乡等乡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大力配合和协助,还得到原中共晋江县委书记齐世和同志的指导。

2.追踪调查

从2004年11月入驻晋江实地调查算起,到 2007年8月定稿完成为止,前后历时2年零9个月。调查、撰写工作大体上分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问卷调查、资料搜集、初步研究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5月。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组织问卷调查。按乡镇 、街道和特殊群体分配调查样本,采用多阶段等距抽样方法,历时20天 ,共抽取849份,有效问卷842份,有效问卷率99.5 %。二是完成基本资料的搜集,包括1988年以来的《晋江统计年鉴》、《晋江志》、晋江党委和政府历届和历年工作报告及已有研究成果等。三是对上述基本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形成初步认识和初步研究框架。

第二,深入调查、确定写作内容框架、主要观点和分工研究阶段(2005年6月~ 2006年2月)。这个阶段,主要完成3项 工作:一是分别走访了晋江所有科局级机关单位、部分镇、街、村、居以及部分企事业和各社会阶层群体代表。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把握全面情况及深层次问题,并搜集相关文字资料。二是作了初步的写作分工,课题组成员按分工独立进行深入研究。三是组织多次课题组内部讨论,反复研究并基本确定写作内容、写作思路。第三 , 撰写初稿和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完成2项工作:一是撰写初稿。期间课题组曾三易其稿 ,由最初约90万字 ,经三次改写、删节 、补正 ,形成约50万字的书稿。二是完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与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四,撰写研究报告及全书统改稿、定稿阶段 (2007年1月~2007年7月)。这一阶段主要完成2 项工作。一是在综合研究各篇章的基础上,撰写研报告。二是对全书作了再一次的删改和补正,形成最终定稿。

三、调查价值

晋江县情调查组对晋江县的两次调查对该县的县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剖 析 、解读晋江和谐共享的发展成果。总结晋江在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分配问题的成功经验,透视晋江经验中的人本情怀及和谐共享的现实图景,说明晋江所展示的三大发展趋势,即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乡差距最小化趋势、普遍宽裕与中间阶层主流化趋势 、执政创新与政社、党群关系新型化趋势。同时也总结了晋江县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