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商务局 县工信局 县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150个贫困村为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积极引导苹果为主的农副特产品加快电商应用,强化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及电商支撑体系,突出电商扶贫措施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增收到人。 2015年建成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县电子商务协会,并依托乡村便民服务站建成23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42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016年建成欣叶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52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017年建成德美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园、56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乡(镇)电子商务全覆盖,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副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二、重点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在县、乡(镇)村建立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层层组建电商协会,负责电商扶贫的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等工作,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二)建立电商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三园(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德美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园、欣叶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加快淘宝网“特色中国—静宁馆”建设和运营,打造静宁特色产品集散地、网货供应地、旅游购物目的地。建立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积极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群众网销,帮助群众增收。
(三)发展网货供应体系。要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活动,确定特色产业、主打产品,重点推动静宁苹果、静宁烧鸡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进城实体店销售或就地电商销售。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扶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优质网货,建立一批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积极探索“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特色中国—静宁馆”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静宁苹果及进入特色静宁馆的网销产品做出背书,列出责任清单,明晰各自责任,各方联网联动联保,力求实现网销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品质控制。农牧、林业、工商、食药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针对网络销售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加强对电子商务网货供应平台的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确保农产品网货供应安全。(四)建设网络物流体系。大力推动三网融合,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移动互联基础网络,扩大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覆盖面;扶持鼎元物流、陇源货运等物流企业建设物流聚集区,加大物流市场整顿规范力度,改变物流企业“小、散、乱”的局面。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德美物流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化物流节点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中心,支持邮政系统和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网店运营成本。到2017年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基本覆盖贫困村。大力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覆盖面,到2017年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3G、4G网络全覆盖。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方案,以建立甘肃省“一村一电”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为基础,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淘宝大学(兰州)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三年内培训各类电子商务应用人才2000人以上。(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围绕“三有一能”目标,把电商扶贫纳入奖励范围,并与其它扶贫和电子商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各乡镇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情况,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
三、重点工作(一)宽带网络建设。县工信局、县电信局、移动、联通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工程”和“百县宽带乡村工程。各电信网络企业要积极争取省市公司对静宁县农村宽带网络建设项目的计划安排和投资力度,因地制宜采取有线、无线等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通过建立任务台帐,细化工作职责,精准作业,根据乡情村情,规划建设好贫困村宽带网络工程。全县150个贫困村中,静宁电信公司2015年3G覆盖132个,2016年覆盖16个,2017年覆盖2个;静宁移动公司2015年完成51个贫困宽带网络覆盖,2017年实现全覆盖;静宁联通公司2015年无线宽带网络覆盖93个贫困村,2016年覆盖50个,2017年覆盖7个。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
(二)物流快递支撑。发改、商务、邮政等部门要依据全县物流发展的规划布局,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对接,发展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适合生鲜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三)网店规模壮大。商务、扶贫、共青团等部门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形式、多方法扩大网店经营规模。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鼓励农村小微商家、个人探索基于微淘、微博、微信商城等微平台模式,通过社交媒体等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淘宝网“特色中国—静宁馆”、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或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以静宁苹果品牌为主,带动静宁地毯、烧鸡、大饼、小杂粮品牌的思路,加快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全县电商适销商品数据库”,对全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编制全县特色主导产品目录,确定主导品牌。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五)金融服务支撑。金融部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要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2015年确定余湾乡为试点乡镇,羊路村、花咀村为试点村,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电商扶贫试点工作。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把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加快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有力抓手,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快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建立农村电商综合信息服务等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积极争取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落地,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融合,加强农村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四、强化保障
(一)组织领导。总体工作在县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导下开展,各乡(镇)和贫困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办和扶贫工作站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二)责任分工。扶贫办负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务局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育、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局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年度考核;工信局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食药监局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局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乡镇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训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县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静宁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五)宣传引导。利用搜索引擎、大型门户网站、微博等网络媒体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大力宣传创建电子商务进贫困村的各项举措,增强企业投资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座谈会、电商俱乐部、电商讲座等活动,营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