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金沙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3年7月—1995年11月
一、调查地点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黔中丘原向黔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为乌江和赤水河所挟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至1992年,在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为了振兴金沙县经济,改变金沙县的落后面貌,金沙县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促发展,使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腾飞的新格局。80年代初以来,金沙县是贵州省9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该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运用省里给予的特殊政策,大胆进行“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较好地实现了以县为单位,使各项改革协调配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课题组在工作中,注意采用其它地区调查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而有所发展。
第一,在人员组成上,注意专业学科的合理配合。此次调查,有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人口学、法学和调查方法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参加。遴选出的研究人员都分别参加过国家级课题或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过若干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一部分人还出版过学术专著。在分配调查项目和撰写章节时,尽量做到与研究人员的专业对口,目的是使调查得到理论指导,理论得到调查的充实验证,最后提高调研质量。第二,在调查组内,充分尊重研究人员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在组内经常开展不拘形式的讨论,互通各自调研方面的信息、情报,使大家加深对全局的、各个调查面的认识、理解。第三,全体研究人员经常研读、讨论丛书已出版的各卷,从框架结构、研究特色、调查方法、内容层次直到文字表述等,都进行学习、讨论、评价,颇有裨益。第四,课题组加强了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部门、机构、基层的联系,争取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同、支持,从而齐心协力完成课题任务。
对金沙县的调查凝结了许许多多人的劳动。金沙县各部门的有关同志,都为调查尽力提供口头资料、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甚至访问调查的信息、线索等等。特别是当我们深入到村、户和工厂调查时,得到了广大农民、工人群众的热情接待和支持,令我们永远难以忘怀。可以说,没有金沙县广大群众和干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本次调查将无法完成。课题组在调研和撰写上保持了独立性,并按课题调查的要求进行调查、编写工作。
三、调查价值
从经济的角度看,金沙县仍然是一个以乡村为主的县份,且农村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的比重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城镇经济的衰落,而是说明乡村正在慢慢地赶上来,城乡差别正在慢慢地缩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金沙的商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商业部门实行了多渠道、多成分、多形式、少环节的 “三多一少”商品流通新体制,全县城乡市场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竞争的局面。对于金沙县事情的调查有利于金沙县各政府机关明晰自身定位,更有利于其它地区和城市对金沙县城的了解,对该地的商业投资和对外影响具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