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介休市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介休市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中国乡村研究平台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7日

调查团队:介休市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1年10月20日——1992年3月20日

 

一、调查地点

介休是全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确定的第二批调查县(市)。把介休列为调查点是基于改革开放之后,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山西的许多产煤县利用资源优势而富裕起来。为了反映这种情况,需要调查一个能够反映和代表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县。介休煤炭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煤炭资源,大搞加工转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山西的富裕县(市)之一,在山西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家庭问卷调查是根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编委会的要求,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数据库”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的。本次调查分农村和城镇两大块进行,整个调查过程经过了3个阶段。

1 .调查准备(1991年10月20日至1991年11月25日)

①确定调查总体。根据介休城市人口比例较大,把全县农户和全县城镇居民户分别作为两个调查总体进行抽样调查。

②抽取调查样本。在调查实施之前,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依照农户的经济状况把全县20个乡镇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再从上、中、下等乡(镇)中各抽取2个乡(镇)做为调查点,共抽取6个乡(镇)。用同样的方法从所抽取的乡镇中再抽取村调查点。在各村点抽取户本起点,再按同一等距抽取户本。全县共抽取农村户本490户。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城关镇居民中抽取126户作为城镇户本。

③组织、培训调查队伍。此次调查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有关人员组织和指导,得到了中共介休县委、介休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调查队伍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晋中地委政研室、中共介休县委政研室和介休县职业中学财会班学生共42人组成。为了搞好这次调查,课题组先选派2人参加了在河北香河举办的“第二批国情调查培训班”。并以他们为骨干,对参加这次调查的全体人员进行了培训,共培训调查员40人。

2 .调查实施(1991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

把经过培训的40名调查员分为3个小组,同时进入同一个乡(镇)点,然后再分别到村点入户进行调查。在当地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集中10天时间完成了调查任务。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①访谈、填写问卷。3个调查组同时进入同一个乡(镇)点,再分别进入村点。进村后,根据事先抽取的户本,派专人下户访问和填写问卷。3个调查组共实际调查农户490户,回收问卷49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被调查者外出的16户,因生病或年迈等无法进行调查的4户,有效回答的470户,有效率为95.9 % 。实际调查城镇户126户,回收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被调查者外出的4户,2户因病和年迈无法进行调查,有效回答为120户,有效率为95.2 % 。

②就地审核。包括自审和互审两个步骤。入户调查的头一二天,一般每个调查员一天只能调查1~2户。到调查中后期,每个调查员每天可调查3~4户。采取当天调查、当天审核、责任到人的办法,及时纠正错误或第二天补充调查。

3. 调查总结(1991年12月7日至1992年3月20日)

①数据处理。组织8名编码员按照“国情调查数据库”统一编写的《编码手册》进行编码,并由专人进行审核,责任到人。编码完毕,由“国情调查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录入汇总和交互分类统计。

②分析资料。对调查所得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③撰写调查报告。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农村和城镇两大部分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价值

此次对介休的调查是全方位的,不仅调查了经济建设发展的情况,而且重视了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其中包括社会结构、人民生活、文教卫生、社会秩序、城乡建设等多方面的情况,并对党政建设、干部队伍、政治体制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便于人们了解介休的昨天,认识介休的今天,更好地指导介休的明天。对介休的调查,对于研究和认识山西省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介休在山西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山西产煤县(市)以及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一些情况,而且可以探索与介休同类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山西其他县(市)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