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人大的监管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以及“争当全省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县”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讲话精神和省委胡春华书记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梅县”为核心任务,抢抓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当前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我县经济建设,为实现我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做贡献。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增长,但任务仍然艰巨。主要情况如下:
1、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经济增速逐步企稳。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1%,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6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8.10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25.15亿元,比增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7.57亿元,增长14.1%。
2、财税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活跃程度提高。
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32.58%,其中国税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30.2%,地税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77.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贷款余额68.148亿元,比增27.1%。
3、农业生产受一定影响,但仍有所增长。
上半年,由于受国内禽流感的影响,家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比去年同期减少,给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农作物生产较去年有所增收。生猪出栏量21.26万头,同比增长2.5%,水果总产量6.59万吨,同比增长5.5%。农业总产值23.3亿元,比增4.4%,农业保持稳步增长。
4、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工业投资大幅提高。
上半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3.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全县工业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5%),比去年同期增长53.3%。
5、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吸收外资势头强劲。
上半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5个,其中投产项目6个,在建项目7个,合同项目6个,意向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达到210.8亿元。截至6月份,全县合同外资3200万美元,同比去年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1094万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44.2%,完成全年计划1300万美元的84%,实现进出口总额13305万美元,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
6、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上半年,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同比增长25.1%。梅县富力足球学校、梅州麓湖山创意产业园、超华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梅州祥和养生园、梅县三乡养生度假村、豪生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加快实施。我县列省市的17个重点项目全部在建,已完成投资额16.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
7、物价涨幅平稳回调,城乡人民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今年开年以来,随着社会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繁荣,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7亿元,同比增长12.5%。上半年,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3%,涨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微增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4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736元,同比增长10.8%。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看,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大环境下,我县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依上半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仍然较强,但仍有部分产业发展有所放慢、部分龙头企业产值下降、停产企业增多、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幅度比预期小。
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实现增长,并已完成全年过半目标,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下半年任务还相当艰巨,增长的速度还需要加快。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趋缓。
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偏紧和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的短期负面效应影响,虽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在全市处靠前位置,然而增速比上一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部分骨干企业同比减产达到30%,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内外需求有所回落。
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消费热点和亮点不多,导致我县商品销售增速回落,特别是住宿餐饮业指数均为负增长。同时受国际市场疲软及原材料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虽然上半年我县吸收外资等方面比去年有大幅提高,但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0.35个百分点,总体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固定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原有续建项目拉动,新开工项目较少,缺乏大项目特别是大型工业项目支撑。一方面,用地指标和资金不足,仍然是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瓶颈,另外,建设用地的不足,也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造成一定压力。
三、下半年工作建议
虽然上半年我县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增长,但下半年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存在,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讲话精神和省委胡春华书记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当前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下半年各项工作,力争完成预期目标。
(一)认清当前形势,加强经济监测工作
必须认清形势,创新观念,对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形成高度共识。要正确看待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及所面临的问题,特别要认真剖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二是进一步抓好经济监测工作。完善每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经济监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确保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抢抓有利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的重大机遇,科学做好相关政策研究工作,力保我县工业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暖企”行动,着力扶持发展支柱型民营企业,积极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发展生产经营,发挥支柱龙头行业带头作用,抓好支柱产业发展快的优势,特别是荷树园电厂、超华科技等企业的骨干龙头作用,促进我县工业的提速增长。三是加大现有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民营经济、中小型、微型企业各类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促进更多的企业上规模。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一方面紧跟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扩容提质的步伐,积极对我县重大项目进行梳理,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抓住国家稳增长的政策机遇,超前谋划、主动对接,围绕未来国家投资重点领域策划和储备一批项目,扎实推进梅县外国语学校、中海油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实现可报、可批。抓紧衔接落实今年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投资,积极筛选申报2013年项目,确保争取中央、省投资和项目稳中有增。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按照“招大商、招好商”的要求,着力抓好与央企和省企的对接,通过规划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积极争取海内外客属社团、商会组织和商界乡亲,在突出优质服务、加大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建设投入、税收扶持等方面做好扶持,让更多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四)拓出口扩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外部,积极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造成生产销售下降的趋势,大力开发国内外新市场。进一步加强工艺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整合、优化现有的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对工艺新样品研发,创新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内部,一是加大扩内需的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加强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营造良好市场营销环境,旅游环境,物流环境,促产业发展;二是广筹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迎来新的商机。
(五)大力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拉动第三产业快速提升
一是加快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麓湖山创意产业园、祥和养生园、三乡养生度假村、南寿峰产业园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大力开发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南口侨乡、水车茶山村等乡村旅游建设和开发,丰富和完善我县旅游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客家风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和其他特色专项旅游,培育旅游业新亮点。二是加强旅游营销宣传,提升梅县旅游的知名度。抓好重点景区整体形象设计和宣传。利用有知名度的媒体、报刊等积极开展各种营销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来我县的旅游客源,使梅县旅游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条重要旅游景点线路,从而促进我县旅游、酒店旅业等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加强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继续深入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加强食品药品、消防、交通运输等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抓好城乡建设,注重抓好城乡和乡镇的各类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交通网络工程。全力以赴抓好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加快保障房安居工程、梅县人民医院等民生工程建设,抓好教育、科技、医改、社保、就业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